可笑,你有留学经历,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留学作品集辅导

留学资讯2024-06-04 16:30:28小编

前段时间康诗诗的同学发了几段这样的内容,说自己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说拿着留学作品集找不到工作,尤其是“产品、交互、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作品集。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从今天这篇文章的标题,大概就能看出康诗诗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实在我看来,一个能被名校录取的作品集,在就业市场上应该很有竞争力。

今天我们就来开诚布公的聊一聊这个问题:留学作品集到底能不能帮助你找到工作,什么样的作品集可以让你同时获得理想学校和大公司的Offer。

01留学作品集,可以找工作

我先说一个事实,在康诗诗的学校H·ART,很多学生都是靠作品集找到工作的,就如上面的截图所示:靠作品集找到实习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交互设计出身的NN,现在在NIO UX担任实习生:

另一个例子是,一名H·ART的学生转了动画专业,在开始申请之前就凭借作品集获得了网易的实习机会:

还有M同学,通过自己的作品集,获得了高校录取,并在飞利浦、京东、TCL实习过:

甚至还有一位名叫 S 的同学,最近在康师傅周三《艺术进阶知识分享会》分享了自己从 CCA 到华为 2012 Lab 再到现在 AI 创业的经历,也丰富了自己的留学申请档案,加入了华为 2012 Lab:

所以对于留学组合能不能找到工作,康诗诗还是很有信心的。回过头来看,网上关于留学组合找不到工作的传言,都是基于以下三点,分别是:

康诗诗要对这几点进行一一驳斥。

02 我们是否只能注重其中一个而忽略另一个?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海外大学在留学申请中确实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英国兴起的Design Futures,让学生从未来的视角去探索很多当前的问题会发展到何种程度,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

这似乎违背了我们核心产业互动的“工具”属性,是否会导致学生为了满足梦想学校的申请,做出无法满足就业要求的作品集?

我首先结论是:不是的,而且这种担心是不全面的。

康师傅东家H·ART学生Y荣获IF设计奖&格艺、布鲁内尔录取通知书&海尔录用通知

提出这个论点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推测性设计确实注重推测的要素,但并不代表你只要到了推测这一步就可以了。推测之后一定要有答案。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讨论完推测却没有做出产品是不能接受的。

即使我们生产的产品是基于Design Futures,考虑到未来的需求,也必须是可行的,技术上可行的,对用户有帮助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此前提下,学生们将自己尝试性的实验记录在作品集里,并通过技术分析、视觉数据等向评委表达:我发现了一个难题,并通过探索各种材料、进行实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不但受到高校的青睐,就连大公司也十分看重。

康师傅东家H·ART学生W获LCC、爱丁堡、利兹、香港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及阿里巴巴实习邀请

也就是说,网上吹捧的产业互动同学,要做到马上可以投入生产的事情,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虽然这么说并没有什么错,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使工业互动专业的学生“想太多”或者“想得太远”,设计出无法立刻投入生产的设计,他们依然会受到部分企业的欢迎,而这些企业恰恰是更多学生通过完善背景而希望加入的大公司。

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换一个更宏观的视角。

03 做产业互动不能只停留在消费者的思维

先说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案例,很多同学都会用到眼动追踪技术,这个技术到现在看起来都很神奇,它怎么能轻易识别出人的视觉焦点变化呢?

留学作品集_留学作品集辅导_出国留学作品集

康师傅东嘉H·ART学生G参与眼动识别项目荣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计邀约及1.2万美元奖学金

但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眼动追踪对焦是1994年的技术,应用也是同年完成的,是不是感觉有些脱节了呢?

在课堂上,我经常听到产业互动课的老师和学生争论:“自己还没有迈出几步,为什么还怕自己的设计领先于时代?”其实,这是因为学生的视角还仅仅停留在消费者的层面。

从企业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的技术和专利储备,包括上面提到的从CCA到华为2012实验室再到AI创业公司的S同学,点开图片跳转到他的分享,会看到如下一段话:

如何区分华为工业设计部2012实验室和终端公司:你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华为产品都是来自终端公司,而平时看不到的华为产品都是来自2012实验室。

如今你去看大型汽车公司的展会,也会看到概念车展,概念车今年不会真正投入生产上路,只是展示一个概念,试图用技术挑战人类创新的边界。

图片来源:奔驰技术日概念车展

因此从大公司的技术储备需求来看,这个部门并不想招那些能成为量产产品设计师的人,而是希望找到一些有想法、敢于创新的人。

即使我们超越百度、华为、字节跳动这样的大公司,我们也会发现思考和创新不仅不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从整个国家战略来看也是“战略上的必要”。

图片来源:《Being in the Matter》

近年来,有一个数据受到各国关注,包括学生择校时关注的各大QS、THE排名也都参考了这个数据,即专利申请数量和在主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

上图的趋势可以说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过去我们的制造业发展是先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边学边做,以模仿为主;现在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当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品产量差距差不多的时候,下一步就要比较技术和专利的储备。

图片来源:电影《步履不停》

因此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乃至国家都在做出相关安排,学生做思辨设计并不是什么坏处,无论是思辨过程,还是之后的探索性实验、技术分析,都在展现着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这也正是当今时代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

04最后一点是关于学生选择大学

其实在以往的文章中我曾经为同学们罗列过世界四大综合大学排名前100的大学都有哪些艺术设计专业,从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到英国的G5名校,可供同学们选择的艺术设计专业相当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但如果真的到了为了排名而忽视专业方向的地步,康诗诗并不认为这样的作品集会让找工作变得困难。

很多H·ART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入学时,会有一些不适应。比如一开学就开始做项目,小组合作、商业项目接踵而至,中间没有休息。又或者一开学就确定了学期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摸索。这些模式和很多学生想象中的上课、一步步学习相关技能有很大不同。

康诗诗东嘉H·ART学生W分享在伦艺读服务设计硕士的经历

因为国外大学并不把学生当学生,所以对作品集的要求也是为了展示申请者的项目经历。学生通过作品集告诉评审人员:我有这些技能,我的设计思维是这样的,我喜欢做什么样的设计,我有什么样的设计风格,就像一个初级设计师一样。

在申请的时候,学生还需要提交一份学习计划和个人陈述,这绝对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能写出来的东西。通过这些文件,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目前的水平,自己能为这个学科做出什么贡献,以及自己想要探索什么。

所以从海外学校的选拔标准来看,跟企业招聘是一致的,最多是侧重点不同,一个看重你未来想做什么,一个更看重你现在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只需要在作品集里调整好两方面的比重就行了。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做产业互动作品集的时候,经常会这样安排:

H·ART学生入学后将收到的流程图

虽然今天的主题是为了反驳“有了留学作品集就找不到工作”的说法,但是希望本文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你知道应该如何考虑准备留学作品集,以及如果想要继续用作品集找工作的话,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今天就到这里,如果你也想顺利进入世界一流名校深造或者加入大公司,或者有更多关于背景提升、艺术留学、研究生、博士申请、作品集制作等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问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