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梨
编辑 | 雪梨
赴美留学,这条路,还走得通吗?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萦绕在许多中国家庭的心头,曾几何时,“美国梦”与“留学热”交织在一起,承载着无数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怀揣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踏上了跨越太平洋的求学之旅,随着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留学这扇通往“象牙塔”的大门,似乎正逐渐变得狭窄而迷茫
马颖毅,这位美国雪城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教授,将目光聚焦在了这群跨越重洋的年轻留学生身上,十多年来,她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倾听了上百名留美本科生的心声,试图揭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氛围,是如何塑造这群年轻人的内心世界的
最初,马颖毅教授预设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优渥的家庭,能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探索知识的海洋,深入调研后,她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复杂,这些留学生并非个个都是“天之骄子”,他们中也有不少来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为了支持他们追求所谓的“更好未来”,几乎倾尽所有
在马颖毅教授的访谈中,这些留学生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他们渴望摆脱国内应试教育的压力,却又不得不面对美国高校高强度的申请竞争,为了叩开梦寐以求的名校大门,他们早早地就投入到托福、SAT等标准化考试的备战中,考试成绩仿佛成了他们通往理想大学的唯一“救命稻草”
这种“雄心勃勃”与“焦虑不安”交织的情绪,不仅体现在留学生自身,也投射到他们的父母身上,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或国际班,接受“量身定制”的留学预备课程
当这些满怀憧憬的年轻人真正踏上美国土地,才发现现实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他们在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美国大学课堂上,教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个人观点,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国内强调“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模式截然不同,这位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主动思考和表达,因此在课堂上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除了学业上的挑战,留学生们在社交方面也面临着融入的困境,他们渴望结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体验多元化的校园生活,却常常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难以真正融入美国学生的社交圈
在马颖毅教授看来,造成留学生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两国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留学生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调整,另一些留学生在出国前对留学生活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准备,导致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感到手足无措
那么,面对这些挑战,留学生们该如何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呢?马颖毅教授认为,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宝贵经历
她建议留学生们在出国前,要对留学目的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文化适应训练,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文化,多与当地学生交流互动,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留学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折射出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我们或许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