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目标
在86所美国高校境外分校中,常春藤联盟成员参与建设的有3所,分别是卡塔尔康奈尔医学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和迪拜哈佛医学院。美国高校中设立境外分校最多的是纽约州立大学(6所),其次是韦伯斯特大学(5所)与西雅图城市大学(4所)。总体来看,境外分校大多为研究型,少数为应用型。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其早期目标是促进宗教传播。200多年来,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目标不断调整,目前主导性战略包括服务国家与国际安全、加速经济增长、推广美国外交政策等。
其一,服务国家安全。自“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意识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他国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的了解。通过在境外分校学习与交流,美国学生能够加深对其他国家的理解,提高国际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处理国际事务打好基础。
其二,创造经济收益。美国高校整体教学水平高,在2020—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有17所大学进入世界前50位。前往世界一流高校求学是青年学子的理想,这为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提供了需求保障。此外,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招生数量持续下降,通过境外收益弥补经费短缺是其境外办学的目标之一。
其三,试图输出美国价值。大多数美国高校境外分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主校类似。主校也会向境外分校派遣师资,并为当地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困境
美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开设境外分校,例如高校独立办学、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与政府合作、高校与基金会合作等。在独立办学模式中,境外分校的筹建费用由主校全部承担,例如韦伯斯特大学荷兰校区。在境外办学过程中,部分企业也会参与投资,如美国罗瑞特公司已在20多个国家投资开办了国际大学。目前美国高校在中国主要采用校际合作的办学模式,如昆山杜克大学等。部分高校还会与地方政府合作,例如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所有费用均由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承担。高校与基金会合作也是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模式之一,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卡塔尔分校在筹建过程中就得到了卡塔尔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英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OBHE)调查发现,在2000—2015年间,美国高校关闭了25所境外分校,英国关闭了4所,法国关闭了1所。美国高校境外分校关闭数量最多,其在境外办学中存在的困境值得反思。
其一,本土人员缺乏相应管理经验。大多数主校要求其境外分校采用主校的管理模式,但部分本土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高校管理经验,办学能力与主校管理人员相比还存在差距。例如,卡塔尔社区大学曾是休斯顿社区大学的境外分校,但由于管理不善、教学水平未达到主校要求,未获得续签授权,目前已脱离主校独立运营。
其二,外派团队境外适应能力不足。部分主校外派的工作人员不能适应境外办学环境,不能有效应对境外办学风险。例如,纽约理工大学巴林校区在当地机构组织的教学评估中表现不佳,导致其商科专业被禁止继续招生。波士顿大学曾在迪拜开设分校,但随后美方团队与当地政府出现分歧,目前双方已终止合作。
其三,经费供给难以维系日常运营。大多数主校要求境外分校坚持主校的办学标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由于经费短缺,部分境外分校无力继续承担运营开支。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策略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要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境外办学经验,做好顶层设计与布局。
完善顶层设计,指导高校在境外办学中发挥能动作用。我国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为高校境外办学提供指导。2018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系统开展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课题专项研究,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试行)(2019年版)》,指南包括总则、可行性分析、筹备建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附则等六章,共七十二条,从招生与学籍、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教学质量评估、行政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跨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协议与章程签署、办学场地选择、培养方案制定和报备及办学地许可手续办理等具体环节,对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提供实操层面的技术指导。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境外办学相关政策,为高校“走出去”,加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教育国际合作提供支持。此外,学界应加强境外办学区域国别比较研究,探索我国高校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办学方案。
加强教育治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境外办学。我国有关部门可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基金会、境外华侨等主体广泛参与高校境外办学,开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境外办学的新模式。
立足自主品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全球影响力。品牌形象关乎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境外分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美国高校经过数十年经营,形成了一批世界知名高等教育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中国高校在境外办学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境外分校办学管理和质量建设,提升高校品牌的全球化效应。
总之,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高校“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高校应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合理制定战略目标,有效开展境外运营,科学统筹、量力而行,将中国高等教育品牌“走出去”战略落到实处,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王陈欣 金慧 单位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太棒了!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点明了方向,海外教育真的能开拓视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重视境外办学,让更多学生受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很纳闷高校为什么不早些做好境外办学的准备。世界已经高度融合了,将来人才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有跨国视野的教育才能满足未来需求。我很想念我的大学也有这样的机会!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支持高校走稳境外办学之路!但我更希望学校不要仅仅注重“国际”的品牌效应,要保障教学质量和实际效益。学生在国外学习经历更丰富但不能忽视核心技能训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担忧文章里提到的“人才培养方向”,怕过度跟风潮流导致教育目标不清晰。还是要保持高校办学初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出国就读而设立计划。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境外办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篇文章分析得非常到位。希望学校能加强风险预警,妥善应对制度、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保障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安全和顺利进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身边很多同学都计划去 abroad 读研究生,他们说境外办学的经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相信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会重视涉外办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教育理念需要长期投入和实施策略。高校应该在学生选拔、课程设计、文化融合等方面给予更多资源支持,营造更加良好的境外办学环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的“国内外联动”模式听起来很有前景,可以将优势互补融合起来,打造更高层次的教育体系。但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赞同加强国际合作的观点,但希望学校不要仅仅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更多的关注发展中国家特色优势,为世界多样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我一直认为境外办学能开阔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但是,我觉得学习环境和资源对学生成功的关键影响也体现在这篇文章里,高校应该加强评估体系的建设,确保境外办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的“国际化师资”非常重要,毕竟只有真正了解国外教育体系和文化的教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希望高校能够积极引进优秀的海外人才,丰富学者的教学队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支持高校走稳境外办学之路!希望更多学生能够走出国门,去体验不同的文化,积累海量宝贵的学习资源!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没提到一个关键问题:高校是如何应对不同国家教育局政策的变化?跨国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方式确实存在很多差异,需要学校提前做好策略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困难。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些担心在境外办学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保障。希望高校能够加强国际合作,与当地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支持机制。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境外办学的优势在于拓宽视野和学习的广度,但不能忽略国内高等教育的基础培养。高校应该在“走稳”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国际化程度,也要保持对传统课程和技能训练的关注,从而让学生具备更全面、更有能力的竞争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巧妙地将“人才培养方向”与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我觉得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高校应该顺应时代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