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德国柏林墙倒塌30周年:东西德差距为何依旧显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最终倒塌,宣告了东德政府的统治走向尾声。
▲1986年的柏林墙,一面东柏林,一面西柏林,恰好象征着两个政权的分立
经过双方多轮的谈判和协定,在柏林墙倒塌四个月后的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最终达成了统一的意向,定都柏林。“两德”的统一,结束了自二战后双方长期分裂的局面,为“两德”的协同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一前夕,东德人民警察等待勃兰登堡门的开放
对于当时两德的统一方式,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纯粹将原西德基本法进行修改,使权力从原区域扩展到东德的五个州,在宪制上确定双方的融合;二是把统一过程当作是东西德双方的合并,并重写一部宪法。最终,统一选择了第一个方案。虽然说这个方案程序较为简便,但等同于没把东德作为一个主权国对待,在当时引发了不小了的争议。
▲统一当夜,在国会大厦前欢呼雀跃的德国民众
2019年恰好是“两德”统一三十周年之际。经过了三十年的磨合和交融,东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距,是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东德当初选择并入西德的初心,今天实现了吗?
▲经济方面,东德西德根本不是量级的
一、惨遭分裂,“兄弟”反目
在历史上,东德西德就有着明显的差别。东德大多数是原普鲁士地带,旧思想和专制色彩浓重;而西德是德意志邦国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
而在地理因素上,西德较为接近商品经济活跃的荷兰与丹麦,水系发达,基础条件较为优越;而东德很明显不具备这样一些优势,社会经济水平稍显疲态。
▲鲁尔区地处西德,被誉为是“德国工业的心脏”
东西德的分离,还得从军国主义势力说起。由于纳粹德国的残忍暴行,二战结束之后,根据波茨坦会议中英、美、法、苏的共同协议,决定将战败后的德国一分为四,分别有四个战胜国占领。虽然是一分为四,但共同成立“盟国管制理事会”处理德国事务。
由于目标和诉求存在高度一致,美英法占领区逐步“抱成一团”,成立全新的国家——西德,并以西德作为复兴欧洲的一个中心。而苏联占领区因为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在后来形成另一个国家——东德。自此,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对峙的局面形成。
▲英、美、法、苏四国对德国的势力划分
受制于原占领国政策导向的影响,东德与西德自成立伊始,就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西德实行与英、美、法三国同样的资本主义制度,且在经济和外交等立场上,高度跟随西方阵营的步伐;而反观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建立起了典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高度严苛的计划经济。
▲“两德”领土的最终版。蓝色部分为西德,红色部分为西德,黄色部分为西柏林(美英法共同占领区)
再纵观此时的世界形势。虽然法西斯的噩梦已经褪去了,但无形的硝烟,依然在剧烈地弥漫着。政治领域上的角力,在几个大国之间暗暗较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展开了长达几十年冷战之争。
而此时被东西方阵营给硬生生撕扯开的德国,避免不了地成为了双方冲突的最前线。处于“铁幕”分界线下的“两德”,可以说是冷战双方一个缓冲的重要地带,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对立的进一步升级。
▲冷战时期的欧洲。黑色作为一块“铁幕”,浅红色是苏联及东方集团,蓝色是以北约为框架的西方世界,浅绿色为不结盟政策的南斯拉夫,灰色则是保持中立的国家
“两德”差异明显,发展也是各有特色。首先聚焦面积相对较小的东德。紧随着苏联“老大哥”的步伐,东德在经济制度上,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推行五年计划、发展农业生产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创办大批国有企业……凭借着自身的工业基础和苏联的大力扶持,东德一度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实力不俗。
▲特拉贝特轿车,是东德的“明星产品”。不止在国内销量可观,在其他东欧国家市场中,同样也是十分火爆
一山更比一山高。同个“娘胎”里孕育的西德,显然比东德还要更具竞争力。首先是国际方面的因素。美国放下仇恨,推行“马歇尔计划”,以帮助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恢复经济。该计划即符合美国在欧洲的长远利益,也达到了给东欧阵营国家树立典型的作用。
其次是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以鲁尔区为代表的西德工业区,积极实现转型和升级,探索新时期的“工业法则”。在西德战后经济恢复的进程中,它们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战败国,西德在20世纪60年代一举超过英法等欧洲大国,成为全欧经济总量的TOP1。
▲德国知名企业分布图,大多集中在原西德区域,原东德则少得可怜
有比较,就会有伤害。虽然东德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表现尚可,但与光芒四射的西德相比,依旧是小巫见大巫。早在东德成立之初,就有很多民众宁愿冒着生命危险,逃往东德生活。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德的经济状况,更是由于错误的方向,一步步日益衰退;作为孪生兄弟的西德,却在经济腾飞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人口变化也是反映经济情况的一块“晴雨表”。东西德的差距越拉越大,致使东德的人口数量呈现止不住的下滑趋势,且大多人出逃的目的地都是西德
出逃人数过多,这也是当初东德修筑柏林墙的一个重要原因。柏林墙最早始于1961年8月,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而修筑的。它全长167.8公里,由铁丝网、砖石、瞭望塔以及混凝土等组成,它的隔断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偷渡人数的不断攀升。柏林墙的存在也被视作是分裂乃至冷战的一个重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东德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了。这样人身自由上的控制,更加剧了民众反抗的意识
西德强大的吸附力,让其成为东德眼里一块容不得的眼中钉。双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经贸、文化以及民间等方面,都几乎是零交流。“自己身在东德或西德,亲人则在另一头”。这样的情况,在两德屡见不鲜。
▲东德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对外贸易额情况,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占据上风。不止是西德对立,对西方阵营其他国家亦是如此
僵化的经济体制、狭隘的贸易市场以及有限的合作对象,让东德的发展之路,走得越来越坎坷。而此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东欧国家,日子似乎也过得十分难捱。
1989年2月,波兰团结工会取得合法地位,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原政权被推翻。从波兰开始,东欧阵营爆发了连锁效应,接连出现规模巨大的政局动荡。而置身于其中的东德,也没法安身立命。
▲“两德”于1990年8月签署的统一协议原本
在这波浪潮煽动之下,东德居民对现状不满的情绪,被迅速点燃。他们组织了连续数周的抗议示威游行活动。“东欧剧变”开始之后,他们也渴望以相同的形式,去影响乃至改变国家未来的走向。这其中既有对改善经济的热切盼望,更有对完成国家统一的终极心愿。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完成了“两德”的最终统一。分裂了逾40年之久的德国,重新又走到了一起。虽然在形态上完成了融合,但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意识上实现一致,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举国之力,支援东部
分裂之前的“两德”共为一家,实力相差不大;但拥有鲁尔区为代表的原西德地区,工业基础又明显强于原东德地区。分裂之后经济政策上的不同走向,导致差距越来越突出而明显:原东德地区越来越落后于原西德地区了,即使是在完成统一之后,这样的情形一时间也逆转不来。
这样的问题,新的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他们开始积极地去规划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达到既能保证原东德地区的社会稳定,又可以促进国家奋进团结的目的。
▲大众汽车在原东德地区建设的现代化厂房
在“两德”统一之际,双方政府签订了经济和货币联盟国家条约。新德国政府将原东德地区自己的一套经济社会体系放弃掉,转变为以原西德模式为蓝本的国家发展模式。通过先进的西德经验进行政策扶持,帮助东德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重新造血。
▲在货币上进行统一。东德一家庭因兑换到新的西德马克而欣喜若狂
除了政策上的助力,在实际的资金上,德国政府也想方设法地去援助原东德地区。统一后不久,德国政府就东德发展问题新增了一个税种——国家统一团结税。该项税收的税率为5.5%,广泛针对于各大纳税单位,所获得的收入最终用于东德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支出。
截至2010年“两德”统一二十年之际,共计有1.4万亿欧元流向原东德地区。这些资金的“雪中送炭”,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东部原本落后的经济情况。
▲近十年来东德的经济总量,保持着一个逐步上升的趋势
虽然比统一前的衰败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原东德地区作为后来者,始终还是难以企及原西德地区。而共处于一个政府管制之下,使得人员的流动,比之前更加地顺畅且难以阻挡了。原西德地区的人口虹吸效应,开始侵蚀着本就脆弱的原东德地区。
▲西部,代表的是更广阔的机会和空间,自然也就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青睐。
在统一之后,德国政府针对原东德地区,展开了诚意满满地支持与援助。但基础上的差距、区位上的劣势以及人口上的流失等因素,还是没能让东德产生实实在在的质变。赶上西德,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统一之后的原东德地区,并没有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和融入能力。截至到2019年统一30周年之际,东德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远不及西德。这对于将复苏重心放在工业的东德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东德甚至没有一个地区的生产力能够匹配得上西德最弱的州
生产力的落后,让东德在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上,依然和西德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也给双方的内心活动,带来微妙的变化。在一次对东西德对彼此看法的调查中,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情况。
▲一个国家的公民,却存在着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态
统一后东德的依然不振,让一些曾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民众,萌生了不少怀旧的心情。这便是所谓的“东德情节”,一种具有时代烙印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今原东德地区甚至是东欧其他的一些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
▲在现在柏林的市场上,仍可以看到印有“DDR(东德)”字样的足球服出售
经济社会不景气、就业市场竞争大……这是现在资本主义世界慢慢浮现出来的问题,而在本就基础薄弱的东德更是显著。而计划经济的高就业率和低贫困率,让不少过去生活在旧时代的人们,怀念不已。
▲团结税征收对原东德地区经济未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叫停的声音开始涌现
“两德”统一眨眼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团结的德国,无论对于东德还是西德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虽然仍存在差距,但已经改变不了它们彼此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亲密关系了。
用户评论
哎哟,这篇文章让我感慨万千啊!确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东德和西德之间仿佛还存在着一堵看不清的墙。教育、经济,甚至生活方式上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也许是现实太残酷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30年了,这样的差距居然还在?我以为柏林墙倒塌后,他们早该融入成为一个完整的德国了。看来历史的伤痕实在难以抚平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说的很对,东德在经济上仍然处于劣势,很多人都还生活在一个相對落后的環境中。希望未来德國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如此,虽然柏林墙没有了,但东德和西德之间隔着一道文化差异的墙。比如教育制度就不一样,这导致了两边的年轻人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了文章后我更明白德国统一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都已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差距还需要持续的努力才能缩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东德的民众应该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改变现状,而不是指望西德一直给予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的是,德國統一只是個開始,真正要實現真正的統一還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还需要消除文化差异才能做到真正地融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东德的人生活在一个贫困的环境中很惨,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移民西德,那里生活条件优越,机会更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分析的有理,30年来两边的差距并没有完全缩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希望未来德国可以做到更加和谐统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柏林墙倒塌了,但人们的心理障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仍然存在着,这些都是难以消除的伤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修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很透彻,让我重新认识了德国的现状。其实很多国家的统一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要真正实现融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30年来东德人一直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可是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仍然很大。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处境,给予更多帮助 。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德国人,我感觉到这个国家的历史伤痕依然沉重。希望未来的德國可以越变得更加强大和统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讓我非常感慨,ドイツ的统一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并非仅仅是拆除柏林墙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30年了,我们看到了差距并没有缩小?也许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德国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很有借鉴意义,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哪一个国家,统一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中去真正消除差异,实现融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