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这个事其实是肉眼可见的,只不过有些人不在乎这个性价比,更在意眼界啊,认知啊,环境啊,圈子啊这些不能去量化的一些东西。
但从学历被稀释的角度,已经有太多的留学生在这个盘里面,导致留学生学历贬值。而这种贬值也造成了现在留学生回国就业是越来越难了。这种难是大方向上的难,无关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无关你学校qs前100还是前200,而是大势上对留学生的红利逐渐没有了。
当留学不再足够稀缺的时候,留学生的性价比自然就低了,整体能得到的收益就减少了。最直接的就是就业难度提升了,为什么说留学生回国就业越来越难了?我们从三个角度说明下。
一、外企疯狂的减少!
但现在外企也不好过,外企早就过了它们迅速扩张的时代,早在加入wto后,外企在中国的版图上迎来了递增式的扩张圈地。一旦版图扩大,企业就需要中干层干部,而这种人才,从海外平调过来显然杯水车薪,就需要国内这边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
而能很好衔接这层关系的首先是abc这种,其次就是海外回来的留学生。这时候对你的学校啊,专业啊根本没有太多的要求,你留学生的身份即可。专业相对对口就可以。基本hr都对你另眼相待,你入职难度比国内985或211要低多了。毕竟他们不相信本地人,他们需要有国际视野的留学生作为他们储备人才。
这是外企对留学生的战略需求时代,所以,你只要进入留学生这个平台,就会被各类外企瓜分录用。你并不用很努力的去投很多简历。
二、民营企业不再把留学生当香饽饽了!
尤其是一些土老板,或新钱这波,没见过太多世面,跟随时代洪流,来钱比较快的那波。疯狂就需要招募留学生来撑起牌面。这种把留学生当吉祥物去捧的时代应该是2000年左右开始,2010年左右就消亡了。
消亡的原因也很简单,民营企业和留学生水土不服,更先进的管理系统或sop流程这些在这种中小型企业里面运转不了。执行层面出错。搞得得不偿失,于是只能恢复适合国内情况的老一套班底流程。
也就是这之后,留学生的名声就不那么好了,会被视作眼高手低。还会被喷执行力差,态度傲慢,动不动离职,总的来说,就是少爷们不够吃苦耐劳。老想着海外那套,有反骨的血统,不像没留学过的那么容易被拿捏。外加留学生后面越来越多了,市面上的风气并没好转起来,所以被排斥的也就更多了。
三、考公路线!
留学生回国的第三条路线其实还是考公考编,在早1990年这个时候,留学生对于这种考公体系来说,简直就是犹如神助。毕竟那个时候,公派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都特别稀缺。国家层面需要这种有海外视野,有复杂项目背景的学生来给国内开拓新的方向。
但这条路线,也持续的时间不久,早在10年前,留学生的考公路线也没啥优势,所谓的镀金其实是镀了层铜回来。国内这种对留学生的考公路线量并不大。尤其是当下,不管是中央选调生这种,还是定向选调这种,留学生都没太大优势。你要中央选调,你基本就得国内重点985,你海外留学生qs前50都没啥作用。至于定向选调,qs前百回来的本科倒是有用,但录取比例依旧是少的。还有普通选调生,基本留学生就没有去的,谁愿意留学几年回来,去乡镇混个普通公务员,或进社区这种。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考公的路线,对于留学生来说,现在也是断档的,虽然依旧可以申,但真的毫无必要,除非家里的确资源倾斜,否则就靠你自己去考。那真的是杯水车薪。
总了个结:其实留学生的出路从根源来说,不是就业,既不是外企也不是民企,也不是水土不服的考公路线。对于大多留学生来说,留学最大的出路其实是创业,搞副业,搞出海业务。毕竟你的优势是信息差,你对双边都有一定了解,你很容易做这两边的中间人,形成桥梁。即使不能创业,另外一条出路其实是留在海外,然后拿身份为主,换个赛道不用那么卷。
所以创业是最好的出路,把国内的东西卖那边,把海外的东西卖国内。来回左手倒右手,挑稀罕的,有差异化的东西即可。只要操作得当,都可以致富。甚至年纪轻轻,就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
其实每年海外都有新的东西出来,国内也有好的东西出去,这是留学生最大的优势了。但有些家庭就是不在这方面琢磨,老喜欢就业和被安排,你就业的话,就吃环境大势的饭碗,这么多人一起卷,你能有啥优势?不能发挥优势,你留学的意义在哪里?真靠学校牌子有用?过了一面又如何,现在二面三面把你切掉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