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历史文化简要概述

留港政策2024-10-20 11:59:11欧米教育

1. 国家

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

欧洲的民族非常复杂。除希腊、芬兰、匈牙利、凯尔特人等小民族外,大多分为三大民族体系。 1)拉丁-罗马语系:主要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 2)条顿-日耳曼语系:主要是德语、盎格鲁-撒克逊语、荷兰语、弗拉芒语、诺曼语(瑞典、丹麦、挪威-冰岛); 3)斯拉夫体系:分为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西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东斯拉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古代东斯拉夫人是一个整体,统称为“鲁斯”。他们后来受到蒙古、波兰立陶宛和日耳曼尼亚的不同影响和统治。到了17世纪,他们分为三个民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意为“边境上”)。 ”,又称“小俄罗斯”)。

俄罗斯人是俄罗斯帝国和后来的苏联的主要民族。 “俄罗斯”和“俄罗斯”与“中国”和“汉”相似。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历史、政治或地理范围,后者指民族语言和文化。俄罗斯文学或苏联文学应该是多民族、多语言的。俄罗斯文学专指俄罗斯民族和用俄语写成的文学。在文学中,“俄罗斯”常常是“俄罗斯”的缩写(本书就是这种情况)。 “俄罗斯”一词是中文译名(日译“露西亚”)。按照原来的发音,应该是“Lucy”或者“Ross”或者“Rossia”。 “俄语”的中文翻译是为舌头颤音准备喉音,所以加了一个词为“Oros”或“Russian”。 “露西”是古代东斯拉夫人的统称,也是俄罗斯的别称。它的词根意思是“亚麻色”或“浅棕色”头发的人。 “Russ”是诗中用来指代俄罗斯人的术语,相当于“Lucy”。

2. 历史

俄罗斯民族在欧洲中世纪中期进入文明时代。在中国产生李白、杜甫的时代,她还处于愚昧无知,还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生活在公社(村庄社区,俄语中称为“Mir”,也有“世界”、“和平”的意思),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那时,土地是公有的,大家集体劳动,由长辈(家里有威望的长辈)组成的公社管理组织分配产品。为了战斗,由氏族组成的部落形成了军事民主制度,以酋长(巴西利乌斯)为首,部落中逐渐形成了上层贵族和普通平民。中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代,骑士被授予封地,土地成为封建领主的私有财产。在封地制度下,村社必须向封建领主纳贡,部落形成的城邦就是国家的出现。古罗斯出现了许多小国。当她接受基督教并有了文字时,俄罗斯就迈向了人类文明的黎明。

世界古代史上没有俄罗斯的历史部分,或者可以说她没有古代。她立刻进入了中世纪。

古罗马和中世纪东罗马(拜占庭)典籍记载,多瑙河以北、伊比河以东的东欧平原上,生活着一种蛮族,即斯拉夫人。

相传公元862年(中国唐朝末年),东斯拉夫人建国,邀请诺曼人留里克为大公,从此开始了第一个700年的王朝。也有人说,一对保加利亚兄弟西里尔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斯拉夫字母(我们常说的俄语字母)。

9世纪末,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内陆小国基辅罗斯公国,并向拜占庭投降。

公元988年(中国北宋初年),俄罗斯接受基督教,成为欧洲国家,进入文明的黎明期。罗斯最早的文字作品是《编年史》—— 《往年故事》,也称《俄罗斯编年序史》,由11世纪和12世纪的传教士写在羊皮纸上。记录历史时,包含一些生动的短篇故事(如奥列格大公死在战马上的故事);此外,还有一些记录宗教人物活动和事迹的《圣人传》和《游记》。古代没有文、史、哲之分。一切用文字写成的作品都是广义上的“文学”,所以《编年史》也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 1795年,一部由16世纪僧侣德特伦迪手写的12世纪史诗被发现,并于1800年出版。1812年,莫斯科大火烧毁了唯一的原始手稿。这部史诗是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它技艺高超,是纯粹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它是《伊戈尔远征记》(直译《关于伊戈尔团队的话》)。但情况如何呢?不再可供检查。

13世纪,蒙古人入侵,1243年,罗斯向拔都的金帐汗国投降。自那以后。蒙古人统治罗斯200多年。在此期间,仅存一些无名人士的历史故事。 1325年,蒙古可汗册封莫斯科(建于12世纪中叶)为大公国。莫斯科公国实力不断增强,统一了东北罗斯。罗斯的西南部被立陶宛-波兰占领,西北部被德国人占领。就这样,经过三百年,到了16、17世纪,原罗斯形成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现代民族。

蒙古人统治俄罗斯时期,只剩下一些故事和传说,大多是“军事文献”,包括:《拔都灭亡里亚桑的故事》、《亚里山大·涅夫斯基传》、《顿河彼岸之战》。

1480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率军将金帐汗国艾合买提赶出国门,结束了蒙古统治,获得独立。 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沙”的意思是“国家元首”。古罗马共和国末年,最早从战争中崛起的三位英雄之一的尤利乌斯实行独裁统治,自称为“凯撒”(国家元首)。东罗马灭亡后,自称为“第三罗马”的莫斯科大公国,其领袖伊凡四世继承了凯撒的头衔。俄译“沙”后,汉译又增加了一个表达词“黄”。伊凡四世吞并蒙古汗国,俄罗斯逐渐强大,以多民族大国的姿态出现在欧洲。

伊凡四世建立中央集权,实行残暴统治,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中译“伊凡雷帝”)。 1581年,伊凡雷帝下令废除“尤里日”,从而巩固了农奴制。

伊凡雷帝死后,16、17世纪之交,俄罗斯陷入混乱,留里克王朝结束。经过数十年的战斗和人们自称“皇帝”头衔的不断变化,1613年,16岁的米哈伊尔(伊凡雷帝岳母的侄孙)当选沙皇,罗马诺帝国开始了。丈夫王朝统治至1917年。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越过乌拉尔山脉,入侵西西伯利亚(意为鲜卑人的土地【鲜卑人曾建立拓跋氏的北魏王朝,其后裔就是锡伯人】)占领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苏武放羊的北海),侵入中国领土,在康熙年间与清军作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了双方领土。此时,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国家日益强大。

基辅莫吉拉学院成立于1631年,是俄罗斯教育水平最高的学校。 1664年,白俄罗斯神父西蒙·波洛茨基写出了俄罗斯第一本数学书《算术》,并编撰了俄罗斯第一部供僧侣表演的宗教剧。 1672年,皇宫戏院成立,上演世俗戏剧。 17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仅包括宗教文学和一些民间故事。例如,《萨瓦·格鲁德岑的故事》背叛了旧传统,揭露了讽刺社会的《棘鲈的故事》(又译为《硬鳍鲈鲋的故事》)和《谢米亚金的裁判》。

1682年彼得一世即位,1721年称帝(中译“彼得大帝”),俄罗斯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1685年,第一所俄罗斯大学“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在莫斯科成立。彼得大帝向外扩张,建立海军,开始改革,向西方学习,采用儒略历(俗称俄罗斯历),击败瑞典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在东欧入口处建立彼得堡。涅瓦河。俄罗斯从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一个与海洋相连的国家。彼得大帝下令学习西方文化,并效仿法国宫廷学习法语、生活方式、文化和艺术。 1703年,俄罗斯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出版,1702年,第一座人民剧院在红场开业。最早的中篇小说《俄罗斯水兵瓦西里·柯辽茨基的故事》出现于彼得大帝时代。俄罗斯文学接受了法国古典主义,出现了康德尔米尔、罗蒙诺索夫、苏马罗科夫等一批诗人、剧作家。俄罗斯文学从千百年来的民间文学发展到了古典文学。

1708 年,彼得下令将教会西里尔字母简化为Novus(现代俄语文字)。 1711年,第一家印刷厂在彼得堡成立。 1713年,首都从莫斯科迁往彼得堡。 1725年,俄罗斯科学院成立。罗蒙诺索夫于1755 年创建了莫斯科大学。他还撰写了第一所大学,《俄文文法》。在《论俄文诗律书》中建立重音诗而不是音节诗,使诗歌格律化。

1762年,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德国公主)即位为沙皇,并获得皇帝称号(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只有她和彼得一世才能被称为皇帝)。她下令建立一家银行;开始发行纸币;击败土耳其人,夺取黑海出海口;镇压了布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派军队干预法国大革命;并迫害进步作家。在她统治的34年里,俄罗斯进一步扩张。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出现了德尔察文、冯韦辛、拉伊舍夫、卡拉姆辛等著名作家。

进入19世纪,俄罗斯对内仍然实行专制和农奴制。与法国和土耳其的对外战争。 1812年的反拿破仑战争终于取得胜利,1815年“神圣同盟”成立,俄国成为镇压欧洲革命的国际宪兵。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拉开了俄国解放运动的序幕。 1825年镇压革命后上台的尼古拉一世加强了反动统治,达到了“专制的顶峰”,随后于1830年镇压了波兰起义。

到1825 年,俄罗斯拥有5,261 家工厂,雇用115,000 名员工。 1835年,保险公司成立,并修建了第一条电报线。 1837年,第一条客运铁路建成,从彼得堡到巴甫洛夫斯克,全长24俄里。资本主义成分日益增多。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罗斯社会运动兴起。 1861年,沙皇宣布废除农奴制,俄罗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后,沙皇利用中国的弱点,通过许多不平等条约入侵中国和蒙古,包括蒙古的坦努乌梁海、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南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到太平洋海洋、库页岛、中部亚洲的大片领土相当于欧洲的一半或者俄罗斯在欧洲的总部。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俄罗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已经无力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欧洲革命中心东移,布尔什维克和列宁在俄罗斯工人运动和人民解放斗争中崭露头角。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

3. 农奴制

俄罗斯的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是专制制度。农奴制改革后,这一制度仍然保留。贵族统治整个社会,其最高代表是沙皇。在经济上,它表现为农奴制。

东斯拉夫人封建化之前,土地由村庄社区共享,氏族和部落共同耕种土地并分配生活资料。进入文明时代,封建领主用武力强迫村民纳贡。随着进一步发展,王子、领主和教会占领了土地,村庄被贵族、牧师及其代理人控制。被奴役的农民变成了农奴。伊凡雷帝废除了农民在“尤里日”更换主人的习俗,使农民完全依附于贵族,永远束缚在土地上。

19世纪,农奴制度衰落崩溃,更加残酷。所有土地都属于地主。农奴及其家属、房屋、农具、牲畜,都是地主的财产。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很乐意随意对待他们的农奴。农民必须集体到地主的土地上(村社的田地),自带农具、牲畜和粮食,免费劳动,收获属于地主。农奴得到一小块土地,休息日劳动,所得收入用来养家糊口。这就是所谓的徭役制度。 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仍然必须为地主免费劳动,以获得家庭的人身自由。由于他是“自由农民”,他的主人不再“支持”他,所以他收回了分配的土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如果您需要耕种土地,您可以从房东那里租赁土地。这就是所谓的租赁制度。农民两极分化,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家可归。农奴制改革纯粹是对农民的欺骗。农奴制的残余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之后。

4. 哥萨克

15、16世纪农奴制加剧,许多农民为躲避封建领主的压迫而逃往边疆地区。那些不在边远地区当农奴的人被称为“哥萨克”。哥萨克在突厥语中是指脱离本民族的自由人。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其中有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俄罗斯哥萨克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哥萨克人是国家农民,即他们的土地所有者是沙皇本人。沙皇特许他们为自由民,但他们有义务保卫边疆,与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外国人作战。过去,他们并不主要从事农业,而是靠狩猎、放牧或抢劫为生。他们按照军队的编制,设立了首领,准备了自己的马匹和武器。这种居民类似于农耕,平时农耕牧业,战时外出打仗。哥萨克人性情凶猛,性格奔放,善于战斗,有自己的方言。哥萨克人和内地温顺的农民不同。他们瞧不起内地的农奴,有优越感,对沙皇忠诚。哥萨克军队经常被用来镇压革命示威。

5. 东正教教堂

俄罗斯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

基督教起源于古希伯来关于“弥赛亚”的传说。古希伯来人,即后来的犹太人,最初信仰犹太教。犹太-以色列沦陷后,被外星人残酷统治,因此有上帝派遣儿子作为救世主来拯救世界的传说。当时反抗罗马统治的奴隶起义的领袖经常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他们说新的代表是旧领袖的复活。现实与传说的结合创造了传奇人物耶稣,据说他是上帝的独生子,代表上帝来拯救世界。弥赛亚(受膏者,即救世主)是希伯来语发音。流传到希腊,发音为“Christos”,汉译为“基督”。信徒组成了基督教。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当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西两部分。 1054年,教会分裂为基督教两种派别。西方以罗马为中心,用拉丁文《圣经》,自称“公”、“统一”,称为“西罗马公基督教”,简称罗马教、天主教。 “公”字发音为“Gatli”,所以又称“卡特里主义”。中国人将其翻译为“天主教”。西罗马灭亡后,西方国家的天主教徒选举“教皇”(教皇)来统一教会。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后,脱离天主教的各种新形式的基督教被称为新教。新教包括英国圣公会(Anglican Church)、路德教、清教等。中国将路德教译为“耶稣教”,又称“基督教”(一个区别于天主教的小概念),现代用《圣经》各国语言。自认为正统的东方基督教,以一直存在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希腊语《圣经》称为“东方希腊东正教”,简称东正教、东正教、希腊宗教。

988年,俄罗斯从拜占庭接受的基督教是东正教,但很快就分裂成了东正教。东正教不承认西方教会的教皇,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天主教不同(例如东方基督教的普通牧师可以结婚、用三个手指画十字等)。 1453年,拜占庭被土耳其摧毁,俄罗斯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的控制而独立。罗斯大主教不是由君士坦丁堡任命,而是由主教会议选出。

17世纪,大主教坎尼进行教会改革,要求根据希腊原文修改教会经典,统一宗教仪式。结果,俄罗斯东正教内部发生了分裂。有一派反对尼康改革和官方教会,称为分裂派(分裂派)或旧礼派(后来分裂为阉割派、鞭打派等小教派),受到镇压和排挤。但下层僧侣大多支持旧派。小城镇居民和农民将他们的信仰与对压迫和农奴制的反对结合起来。

彼得大帝改革期间,废除了大主教,设立了东正教最高牧首,由沙皇本人兼任。同时成立国家宗教事务局,由无宗教人士担任局长。教会被置于世俗权力之下。

1826年,镇压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沙皇政府颁布了新的图书审查条例(史称“生铁”条例),规定凡是亵渎政府、批评君主制、主张改革、怀疑东正教正典的作品均不得出版。被禁止。 1833年,教育部长乌瓦洛夫提出了俄罗斯必须遵守的三项原则:正统、专制、正统的民族性格。世俗学校开设神学课程,由神父对学生进行思想传授,直到十月革命才被废除。

6.俄罗斯历

东正教使用的俄罗斯历与西方流行的公历不同。

俄罗斯历应该叫儒略历,公历应该叫公历。

儒略历是由罗马统治者兼国家元首朱利叶斯(音译为“凯撒”)于公元前46年实施的。原来,罗马使用的是阴历(以月亮为标准)。新历以太阳为标准。一年有365天又1/4(即0.25天或6小时)。一年有365天,每4年有一个闰日。分配单月大(31天),双月小(30天)。 2月是处决囚犯的不祥之月,处决时间减少到29天。闰年增加30 天。凯撒出生于七月,因此七月是以他的名字朱利叶斯(英语发音为“Julai”)命名的。凯撒的继承者屋大维在位期间,自称奥古斯都(意为高贵和伟大)。他出生于八月,所以他把八月改为大月(31天),并命名为奥古斯都(英文发音为Augustus)。 ),然后从2月到8月增加1天(2月变成28天)。八月之后的月份的奇数和偶数互换,就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这种历法于明代传入中国,被译为“儒略历”,故名“儒略历”。儒略历,也称为凯撒历,是欧洲通用的历法。

1582年,在文艺复兴时代科学发达的条件下,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根据天文学的新成果对历法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旧儒略历,改用新历(中文翻译简体为“公历”) )。

儒略历是根据每年平均365.25天(0.25天或6小时)计算的,每年365天,每4年增加1个闰日。然而,太阳实际上绕地球运行一周(当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未推广和普遍接受)是365天5小时48分45.6秒,即1年=365.2421879.天。如果按照旧历,每4年有一次闰日,即0.254=1天,100年就有25个闰日;但事实上,这个分数不是0.25,而是大于0.24,而且100年里最多只能有24个闰日。每400年,闰数应比旧历晚3天以上。从公元前46年到1582年,已经过去了4400年,所以1582年,相差了10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皇宣布第二天是10月4日,而不是10月5日,而是10月15日,这样就减去了10天。新历规定,今后的闰年规律如下:凡是公元年除以4(如1996年)为闰年,二月加一天。但即使最后两位是00(如1800),即使能被4整除,也不是闰年。这样,每100年只有24个闰日。但真正的尾数是0.2422,还是有点偏差,所以规定后两位虽然是00,但不是闰年,但前两位可以除以4(如1600、2000 , 2400),它们也是闰年。这样一来,不是每400年减少4天,而是减少3天,更接近实际的天文情况。公历起源于西欧,故称为西历。实行至今,被大多数国家认可和使用,故称为公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公历。

16世纪历法改革时,东正教反对罗马教廷的改变,仍沿用儒略历。俄罗斯使用它,我们称之为“俄罗斯历”。从1582年起,儒略历与实际天文学之间出现了差异。本来和公历有10天的差距,以后自然会越来越差。 1600年,东西方教会都实行闰日,所以到了17世纪仍然是一样的。 1700年,儒略历增加了1天,而公历没有做出闰日,因此18世纪两者相差11天。例如,普希金出生于1799年,俄罗斯历(儒略历)5月26日,公历(公历)6月6日。 1800年,闰法保持不变,因此19世纪的时差为12天。例如,普希金逝世于俄历1837年1月29日,公历2月10日。如果这种情况在1900 年继续下去,到20 世纪将相差13 天。 (有的书上一般说俄历和公历有13天的差别,这是不正确的。)比如十月革命,俄历是10月25日,公历是11月7日。进入21世纪,由于2000年的儒略历和公历都是闰年,仍然相差13天。到了22世纪,时差将是14天。然而,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下令废除俄罗斯历的使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所有记录都将使用公历记录,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使用俄罗斯历,有时也使用公历日历将在最后注明。信奉东正教的民族很多,有的国家没有废除儒略历,仍然沿用。即使在苏联时代,官方和公众都使用公历,但民间仍然使用旧历来计算旧的习俗和节日。苏联解体后更是如此。本书在提及十月革命前的月份和日期时始终使用俄罗斯历。

7. 节日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民间节日,这是反映民俗风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俄罗斯民间节日都与宗教有关。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礼仪、方法,表达人们的愿望和信仰。有的与季节、节气、农业有关。许多节日都有对民间文学影响很大的民谣、赞美诗和仪式。

东正教的节日有几类:一是与耶稣和他的母亲玛利亚有关,如东正教的十二大节日。一类是圣人的节日,人们的名字往往与圣人的名字有关。第三个是个人命名日,有时比生日更受到重视。许多命名日与圣徒的节日一致。四是季节性节日,如元旦、春分、夏至等。 五是定日仪式,其中包括“星期日”,即星期日,也称“主日”、“安息日” 。据说耶稣在这一天复活了(俄语中的“星期日”和“复活”是同一个词);禁食,据说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规定每周五要禁食,不吃肉; “大斋”,中世纪有很多规定,每天只吃一顿饭,现代只有在耶稣受难日和圣诞节前一天才斋戒。现在前两类是按时间排列的(都是用俄罗斯历,与公历的区别如上所述。俄罗斯的节日比西方天主教庆祝的晚,即17世纪晚10天,11 18 世纪为12 天后,19 世纪为12 天后,20 世纪和21 世纪为13 天后)。

东正教的十二个主要节日:

有5 处直接提及圣母玛利亚的地方:

圣母净化日:2月2日又称“献身节”。玛利亚生下耶稣并完成净化期后,带着婴儿进入圣殿,为自己举行净化仪式,并献身将婴儿耶稣交给上帝,因此也被称为“净化日”。 “主显现节”、“主进入圣殿节”。

天使报喜节:3月25日,即圣诞节前九个月,一位天使向圣母报告说,她已被圣灵怀孕,耶稣将诞生。

圣母升天节:8 月15 日。

圣母圣诞节:9 月8 日。

圣母进殿节:11月21日。据说,圣母玛利亚3岁时就进入圣殿献身给上帝,一生对上帝保持童贞。

关于耶稣需要了解的6 件事:

主显节:又称“主显节”、“主的洗礼”,为1月6日。这一天是最长的黑夜,也是最寒冷、最黑暗的白天。节日期间,女孩们把鞋子扔到门外(看脚趾的方向),把戒指放在盛有水的盘子上,齐声唱《碟下歌》,以占卜未婚夫的吉凶。据基督教传说,耶稣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星星,吸引了东方三大圣王前来膜拜;第三次是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星星,吸引了东方三大圣王前来膜拜;第三次是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星星,吸引了东方三大圣王前来朝拜;第三次是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星星,吸引了东方三大圣王前来膜拜;第三次是耶稣诞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星星,吸引了东方三大圣王前来膜拜;第二次是耶稣传道受洗的时候,圣灵像鸽子一样降临;第三次是耶稣在迦拿城的婚宴上,水变成了酒,他的真身通过神迹显露出来。天主教的“主显节”指的是第一次;东正教的“主显节”指的是第三次。

圣枝主日:又称“主进入圣城”,发生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日(通常在三月)。传说耶稣在受难前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受到手持棕榈枝的人群欢迎。后来,在这个节日期间,教堂里装饰着棕榈枝,信徒们手持棕榈枝绕着教堂走来祈祷。

耶稣升天节(即Ascension Feast):复活节后第40天(5月1日至6月4日)。庆祝耶稣复活后升天。

显圣节:8月6日。相传这一天,耶稣带着门徒彼得等人到高山上祈祷显圣容,摩西等神灵向他说话。

圣诞节(诞生日):12月25日(本世纪东正教认为是公历1月7日)耶稣诞生。这是基督教世界最隆重的节日。

关于十字架的一件事:

圣十字盛宴:传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看到了“显现”的十字架,于是他和他的母亲皈依了基督教,于是他们前往耶路撒冷寻找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为了纪念这一点,9月14日庆祝这个节日。

除了12个主要部分外,还有:

关于耶稣:

耶稣割礼节:1月1日,即耶稣诞生后第8天,举行龟头割礼。

Maslenitsa:四旬斋前三天(过去一周)的饮食、舞蹈和游行。因此,它也被称为“嘉年华”。因为之后你必须禁食。

四旬期(又称四旬斋):相传耶稣在传道前在旷野禁食祷告了40昼夜。这个节日在棕枝主日(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日)前40 天举行。

复活节:庆祝耶稣被钉十字架后的第三天(星期日)复活。复活节是春分(3月21日或22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圣灵节(Pente Pentecost):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耶稣复活后40天升天,第50天“圣灵”降临。门徒们接受了圣灵并开始传道。逢年过节,给父母扫墓。这个节日也被称为“五旬节”。

将临期:从奇迹节前的第四个星期天(11月30日左右)开始,到圣诞节结束,以迎接耶稣的诞生。

关于圣人或先知的生日:

圣伊林节:6 月20 日。

圣伊万节(圣约翰节):6月24日。夏至期间黑夜最短,北方是白夜。当晚看到凤凰绽放的人,可以获得宝物。

圣彼得节:6 月29 日。

圣西蒙节:9 月1 日。

苏菲天使日:9 月17 日。这一天属于索菲和她的三个女儿,即希望、信仰和爱的三位天使。

圣菲利普四旬期:从11 月14 日开始为期40 天。

圣乔治(格雷戈里)尤里日:11月26日,这一天农奴可以从一个土地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土地所有者以更换所有者。

圣尼古拉斯节:圣尼古拉斯是保护年轻人、水手和旅行者的圣人。尊重他以求和平。

此外,还有多神教遗留下来的活动,春、夏、秋、冬的季节仪式(如“酥油节”),农业活动(播种、收获)的庆祝活动,婚丧嫁娶,生死纪念等。许多都有节日礼仪、习俗、歌曲和传说。这些都反映在课程《俄罗斯人民口头创作》(俄罗斯民间文学)中。

8.俄语和诗歌

中世纪时期,罗斯使用的典型书面语言是“教会斯拉夫语”(《伊戈尔远征记》,《编年史》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与罗斯口语有些距离。由于蒙古人的统治,东北罗斯逐渐形成俄罗斯民族,语言上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分离。此时的俄语中夹杂着各种方言和蒙古语词汇。彼得大帝改革统一了俄语,吸收了大量西方词汇,流行的俄语在方言地区得到推广。 19世纪,普希金等人的创作规范了俄语,开始了现代俄语。

俄语发音单音较多,字母标准化固定,如A。俄语只发“A”的音,不像英语发八个音。俄语单词一般有很多音节。名词分为性、数、格,动词分为时间、体、格、性,其他实词也有很多变化。一开始学习起来很复杂,但是一旦掌握了它,它就会变得更加标准化。

俄语诗歌有许多规律性的模式。

一种结尾不押韵的诗称为平诗或无韵诗。一种以声母和词头(类似汉语“双声”)的韵律称为“头韵”。

每行只突出一到三个音节,称为重音诗式(这种风格多用于民歌)。那些讲音节的诗称为音节诗。 19世纪的格律诗被称为重音节诗。即按节奏分步。每个音阶有两三个音节,只有一个音节是重音。这些步骤交替对应于压力,形成不同的节奏。音节重音有五种类型,称为“iambs”、“iambs”、“iambs”、“iambs”和“iambs”。如果代表重音,代表非重音,丨代表音阶之间的间隔,那么抑扬格四音步就是:

丨丨丨丨

其他类比。由于大部分同学没有学过俄语,所以我就不举例诗歌了,只是讲解一下规则,供参考。

9. 姓名

俄罗斯名字分别使用男性和女性的男性和女性字符。

名字通常分为三段,例如“Alexander Schell”

盖耶维奇·普希金”,前者为“名”,后者为“姓”,中间为“父名”,即他父亲叫“谢尔盖”;其后的“耶维奇”意谓“之子”。 俄罗斯人的名字都为“教名”,在命名日由父母与教父教母抱在神甫面前,婴儿受洗礼起名字。教名多为以前圣徒用过的,或吉祥的好字眼。但用哪些名字,有一定范围,不能乱起(不像汉族人任何字都可以叫,反而像汉族的姓有范围限制,不能乱一样)。基督徒的教名1000个左右,常起的就那二三十个。因此重名很多。加上父名,也常重名。 俄罗斯的姓,一般没有范围限制,子延父姓即可。姓常用形容词(尾音“斯基”之类)、领属格(“诺夫”之类),多源于地方、职业、绰号、形态等等。作家有时起笔名(实际是姓)以替代了姓(如“高尔基”),有的本姓与笔姓并用(如“萨尔蒂可夫-谢德林”)。此外,还有双姓,有的父姓与母姓连用的等等。妇女未嫁时用父姓,正式结婚(以前宗教婚姻只许一次)后改为丈夫的姓,终生不再改。就是与丈夫分离(不得离婚)后又与别的男人同居(不得再婚,只能叫情夫),依然姓原丈夫的姓,生了孩子也用原来丈夫的姓。 称呼人,有多种样式: 尊称:晚辈称长辈,只称名字和父名,或只称父名并简音,如尊称“亚力山大·伊凡诺维奇”,还嫌不够,则称为“伊凡内奇”。 通称:只称姓,书写只写名与父名各自的第一个字母,再加姓,如“亚·谢·普希金”。 小名:要好的熟人相称,长辈称晚辈,兄弟姐妹夫妻互称,如“安娜”可称“阿纽达”、“阿尼亚”、“纽拉”、“阿霞”。 爱称(昵称):同上各类人相称时表爱抚等。如“安娜”可称“安努什卡”、“纽西卡”、“阿仙卡”、“纽洛什卡”。爱称与小名可混用,陌生人与一般人不得用。 卑称:长辈称晚辈、主人唤农奴、蔑视某人,字尾加“乌什卡”的音,如“安娜”称“安努什卡”。 读文学作品如遇到对同一人有不同叫法时,不可误为是另一人或第二名字。可检姓名表找出对应原本名字。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用户评论

你tm的滚

看了这个博文对俄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了,尤其是说起了那些我之前不太了解的习俗和宗教节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对俄罗斯文学一直很喜欢,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感觉这些都是源于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啊!这篇博文开阔了我的眼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俄罗斯历史真是太丰富多彩了,从古老的斯拉夫人到现代化的俄罗斯联邦,每一次变迁都充满了戏剧性,令人敬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讲得真不错啊!我一直觉得俄国文化很有神秘感,这篇博文帮助我解开了很多谜团,比如那些民族舞蹈和音乐,原来都有背后故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虽然我个人对历史文化不太感兴趣,但是这个博文写的可太精彩了!让我突然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有了些许好奇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这篇博文说的很有道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确实是很难被概括的呀。需要慢慢去感受和了解它的魅力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我觉得这篇文章只描述了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探讨俄罗斯人的思想性和价值观,比如对信仰和自由的态度等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我不太认同某些观点,比如说把整个俄罗斯历史文化都定义为“充满戏剧性”,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了,应该更客观地看待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博主说的对,每个时代的俄罗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从东正教的虔诚到苏联时代的技术革新,都体现了俄国人民不同的精神风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我最近正在学习俄语,读完这篇博文之后更是对俄罗斯文化充满期待!希望有机会亲自去旅游感受一下現地的风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单薄,缺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入分析,显得有些肤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の笑颜

我对俄罗斯文学和音乐非常了解,这篇博文虽然内容不错,但对于熟悉俄国文化的人来说,似乎缺乏新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觉得文章里有些信息描述不够细致,比如那些民族习俗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更详细地解释一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希望以后博主能写更多关于俄罗斯文化方面的文章,深入探讨一些更深层的主题,比如俄国人的社会观念和伦理道德等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这篇文章总感觉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分析俄罗斯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不能仅仅依赖于寥寥几句的描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我觉得这篇博文很好地概括了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东方与西方的碰撞”,“宗教的影响”等等。 这些关键词点出了俄国文化的复杂性,但同时也引发了我更多思考的问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我一直在学习俄罗斯语言和文学,阅读这篇博文让我对俄国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它揭示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俄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作者写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