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李光耀晚年观点:新加坡作为华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探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李光耀晚年观点:新加坡作为华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李光耀在采访中直言不讳的说,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华人国家,但并不是中国人的国家,新加坡和中国存在很多差别,“回归祖国”之说是无稽之谈。
李光耀为什么这么说?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李光耀对待中国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
李光耀的政治思想
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跟上海市区差不多大。在资源如此匮乏的土地上,创造出经济崛起的奇迹,最大的功劳,要归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明清时期,广东沿海地区战乱频繁,海盗猖獗,不少沿岸居民选择到东南亚开辟新生活,李光耀的祖辈就是下南洋的那一批人。
东南亚地区民族众多,李光耀就是在华人和东南亚民族的复杂社会下成长起来的。李光耀幼年时期家境富裕,从小父母就将他送入最顶尖的学校,接受英式教育。
当时英国在东南亚影响力很大,有了马来西亚地区混乱治理情况的对比,英国文明有序的社会秩序在李光耀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李光耀憧憬英国体面的绅士风度,在学校学习很努力。李光耀毫无疑问发挥了华人刻苦的传统,他在学习中门门争先,多次获得最高奖学金。
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打断了李光耀的求学之路,但是李光耀的聪明才智没有被埋没,年轻的李光耀心里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单纯的仇视日本人,而是观察日本人统治新加坡的原因。
李光耀发现,日本人在张贴通告时,经常使用汉字,日本人招工,也要求汉语的读写能力。
当时新加坡华人众多,而且华人很多有生意头脑,在当地势力很大。所以日本人为了更好的管理新加坡,在选择上自然倾向于会说汉语的。
李光耀小时候学过汉语,但由于一直接受的是英式教育,李光耀的汉语水平不够好。李光耀为了能在战争时期求一个好出路,开始重新学习汉语。有了语言优势,他顺利找到了工作。
日本离开新加坡后,李光耀有了机会重新拾起学业,他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英国求学之路。
在英国学习时,李光耀对政治很感兴趣,他积极加入英国学校的华人社团,分析讨论各国的政治思想。
李光耀参加的社团中,有很多与他一样来自新加坡,他们都想要改变新加坡现状。几人还讨论建立一个新的政党,将新加坡从殖民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新加坡独立
1950年,学业有成的李光耀回到新加坡,他不想像一般人一样的当一个普通的律师,李光耀寻找的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李光耀在英国时期的活跃为他争取来了第一份工作,代表邮差罢工群体跟政府谈判。李光耀初出茅庐,但是却很有想法,他知道没有策略的罢工行动只会招来政府更强烈压制。
李光耀先去同政府商谈,表示如果政府方面同意拿出有效的谈判条件,那么他就会劝说邮差工人恢复工作。
另一方面,李光耀对工人代表说:“邮差工人公认的诉求是合理合法的,因此我们也要向政府和公众传达出这个信息,不要让有理罢工变成无理取闹。”
在李光耀的周旋下,工人组织了有序的三天罢工活动,向政府表明态度,然后恢复了工作。政府看到这样的情况,也遵守之前的约定,亲自与李光耀及工人代表坐上了谈判桌,双方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沟通。
成功为邮差工人争取到权益,不仅让李光耀作为律师名声大噪,而且让他在工人群体和普通民众间有了声望。
乘着这个机会,李光耀决定正式参政,他不认同其他政党的理念,于是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人民行动党。这个政党的名字很直接,李光耀不只想空喊口号忽悠群众,他还想真正改变现状。
为了得到最大的支持,李光耀发挥自己的华人优势,积极同华人社区接触。当时,共产党组织也在东南亚积极活动,尤其在华人中间很有声望,李光耀就同马来西亚的共产党合作,为争取新加坡的自治权努力。
1959年,新加坡成立自治邦,李光耀在其中的发挥的作用被广大人民认可,李光耀在选举中脱颖而出,出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
新加坡自治初期,李光耀借助马来西亚的势力,合并成立大马来西亚,并积极争取独立。
新加坡去中国化
新加坡是独立了,可是也彻底独立出东南亚的小圈子之外。李光耀在周围看了一圈,当时马来西亚联合邦势力最大,一直想要“抱大腿”,求发展。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经济政策上存在很多分歧,在马来西亚看来,新加坡就像其他前来投靠的新加坡小国,乖乖听话当好工具人就行了。
李光耀却不这么看,他不甘心新加坡成为又一个制造工厂,在经济发展上看别人脸色,要改革就要下狠心。
李光耀发挥新加坡优势,大力建设工业园区,打造优惠便利的商业中心,吸引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公司。
新加坡政府对工业园区十分重视,工业园区刚刚建立时,有一家公司的电梯停电了,修电梯需要时间。
工业园区负责人怕引起不满,影响工业园区声誉,于是命令工人将隔壁没有人使用的大楼电缆接过来,保持电梯正常运转。
就是凭着这样的服务精神,新修的工业园区才留住了未来。
同时新加坡还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人才制度,他相信只有新加坡人自己的强大了,新加坡才有更好的未来。
当时中国发展水平远远不如欧美国家,为了经济发展,李光耀狠下心来,与中国保持距离,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在文化上,李光耀实行的是“去中国化”政策。他要求学校都要开办专门的英文课程,主张用英文教学,在语言文化上国际接轨。
“外国人一来,新加坡国民都能用英文跟他们交流,沟通顺畅了,他们自然而然愿意留下来。”
在李光耀的英文教育政策下,新加坡的华文学校大都因为生源不足关闭了。与此同时,李光耀与国际接轨的想法也实现了。
新加坡工业园区先进的设施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优惠的政府政策,吸引了大批国际企业。直达今天,世界上数得上的名字的跨国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亚洲总部。
李光耀不仅重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而且在人文环境建设下了苦功。东南亚地区一直有脏乱差的形象,而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也是因为李光耀下大力气整治的原因。
新加坡在文明规范上有着世界上最严苛的法律,例如不允许随地吐痰,不允许在家里不穿衣服走动,禁止说脏话,上厕所必须冲水,这些规范不仅仅是文明建议,而是有相应处罚措施的法律。
在严格控制下,新加坡成为文明程度极高的国家。
李光耀和苏州工业园区
李光耀虽然在新加坡推行去中国化,但是这全是出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选择。实际上,李光耀对中国发展很关心,中国苏州与李光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立的重点项目,是想要仿照新加坡工业园区,在中国推行建立工业园区的经验。
李光耀对这一项目极其重视,他多次前往中国,都是到苏州工业园区参观指导。苏州工业园区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动工,都是依照新加坡城市的经验。
李光耀将自己管理新加坡的方法移植到苏州工业园,对苏州工业园的每一处发展的都很关心。
也正是在这接触中,李光耀认为中国未来一定有惊人发展。晚年,李光耀也非常重视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不再像之前一样拼命与欧美国家靠近。
李光耀在执政后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因此一改之前的想法,大力推行双语教育。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日后在亚洲立足,与中国的联系不能少。”
虽然由于此前去中国化的政策,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推行不太顺利。但是新加坡有广大的华人基础,与中国有深厚的文化联系,这些联系深深根植于华人的血脉之中。
况且中国经济腾飞,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只会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汉语也会成为新加坡必备的语言。
用户评论
我理解李光耀的想法。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无论如何,他的这番话还是让一些人内心有些触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李光耀说得很有道理,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他,也离不开多元文化的融合。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彼此的不同,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马来西亚华人,我对新加坡的治理体系非常佩服。我相信新加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机遇,会越发展越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归祖国”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理想化吧?现实情况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Singapore 的现状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历史局势确实复杂啊,李光耀这样说也是无奈之举吧。但新加坡的未来,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很符合李光耀个人特质,他一直都主张自立自强,不容任何外界的干涉。他的想法值得我们深思.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和其他的华人国家不一样,它既有文化特色,也有自己的政治体制,想要回归也不一定能完美地融合进去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真的很有争议性!有些人觉得李光耀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也有人认为他的话是“唱衰”祖国。你怎么看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同意李光耀的说法,新加坡的未来应该由新加坡人自己来决定,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是徒劳无功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东南亚研究学者,我长期关注着新加坡的发展。我觉得李光耀这位领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为新加坡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标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华人国家”这个词本身就挺敏感的。如果说新加坡是华人国家,那大陆岂不是就不算 “华人国家”了吗?还是说这个说法太武断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李光耀晚年一直在强调新加坡是一个独立、多元文化的国家。他希望人们能够尊重新加坡的现状,不要把新加坡简单化成一个“回归祖国”的问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老先生还是比较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毕竟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发展至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离不开李光耀的智慧和努力。他希望新加坡继续保持独立自主,并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啊。有人解读李光耀的话是表明对“回归”这个概念的不认同,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维护新加坡的独立地位而发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的发展道路是由自己人去走,历史会最终证明一切。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民族认同的问题确实很难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不同观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