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重庆姑娘,高考失利,为锻炼自己低成本出国,如今年薪百万

法国留学2024-09-02 21:00:53网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692位真人故事

我,京儿妮,90后女孩,目前在阿布扎比(阿联酋首都)的一家高奢购物中心做高管。

当年高考失利,除了一门英语还行,其余科目都是及格边缘。当时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出国混一个海归经历,再回国工作。

当时恰好找到了一个在国内全英文教学的酒店管理2+2项目,目的是低成本出国,找机会逆袭翻盘。

在阿布扎比迪拜14多年的时间,我从月薪3000元的工作,做到年薪百万,你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吗?

(这就是我)

我出生在重庆,独生女,父母比较开明。在我小的时候,他们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并鼓励我学习琴棋书画,只可惜我都没有坚持下来。

小时候,我很胆小。

我第一次跟几个大姐姐去游乐园玩海盗船,还坐在最后一排。一开始,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但海盗船启动以后,只一瞬间我就感觉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这种失重的感觉是说不出的难受。曾经有一段时间,凡是跟失重有关的项目,我都不敢去尝试。

小学四年级,我去学游泳。那一次,我刚做完准备活动,教练就让我们往3米深的泳池下面跳。我一下水,脑子就蒙了,一直张嘴喝水。当教练把我拉起来时,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抱着他不放。

不过,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中,让我形成积极乐观、越挫越勇的性格特点。

现在,我已经可以接受潜水、飞滑翔伞等项目活动。不过只是尝试而已,并不想要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爱好。

(考到了潜水证)

其实我还是比较要强的,小学、初中,在学校里积极竞选班干部,自我要求一直很高,组织协调能力也很强,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并极力取得好成绩。

一直以来,我为人处事,都是小心谨慎,也会察言观色,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比较有分寸。

我觉得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长大是会变的。因为身边的人一直在变,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去吸取别人的优点,把自己的不足,慢慢替换掉。

小学时我读的是一个普通学校,而初中却进入重点中学。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兼好朋友,她的心思非常细腻,而且思维很活跃,性格也很开朗。

我们一起喜欢周杰伦,穿美特斯邦威撞衫。当全校同学在操场集合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还打趣我们:“你俩身上是不是粘了胶水?不用贴那么近吧。”我们不用普通传纸条方式,而是用笔记本一起写彩色笔记,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高中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班,但还是同一所学校,经常一起午饭,周末放学一起回家。那个时候,我才渐渐地感觉到,我的性格、思维也越来越像她了。

(我和之前的菲律宾同事参加公司年会)

可是高中那三年,其实是我最不开心的三年。因为当时我表哥开玩笑说:“高一还可以玩,高二开始就要认真学习了。”我听了这话,居然信以为真,照做了。

然而,学霸都是在寒暑假就提前学完了全部知识点。而像我这样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根本吸收不到精华,况且自学能力也没有好好培养。我每天为了追赶之前落下的功课,感觉像个无底洞,根本补不完。

所以我超级不自信,不过还有唯一的英文学得不错。可能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我心里已经埋下了想出国的种子。

高考结束后,我爸笑着问:“能上二本吗?”我笑了笑说:“估计三本都很难!”他还戏谑:“有四本吗……”

意料之中,高考失利,我知道自己除了英语100分以上(150满分),其余的肯定在及格边缘。但在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我还是跟别人一样的紧张和焦虑,白天和晚上,甚至半夜都在网上研究,有什么办法可以低成本出国,掌握自己的生活。

(酒店工作的第一年)

因为当时家里属于饿不死的状态,自尊心要强的我,不太想给家人再添负担!

我出国的目的地就是阿联酋。不过当时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地方,而我爸爸却说这是富得流油的国家。

于是我选择国内某大学出国培训部读全英文教学的酒店管理项目2+2,即国内2年,国外2年。国外读完2年以后,还可以选择继续出国读书。

虽然文凭不受国内认可,但是至少可以学英语,也有出国工作面试的机会。性价比最高,出国工作还可以拿签证工资。

高中毕业的那年暑假,我开始寻找做兼职。

第一份兼职是在奥林巴斯相机,当时招促销员。我很幸运地被选上了,只需要10天,每天在赛博数码城里工作8个小时,报酬200元。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品牌以及产品的特点,根据这些产品知识,我尽可能地帮助销售员向客人推荐。

(在酒店前台工作)

当时,我跟店里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相处得非常好,下班了还一起去聚餐吃火锅。我每天工作都非常开心,感觉就像玩一样。

第二份兼职是大一暑假,我到希尔顿酒店实习。那年凑巧是上海世博会,我不知道有实习,就去看世博会,面试没有好好准备,结果错过了前厅和餐饮的工作机会。

后来,人事部经理让我留在那儿做协调员。我一开始特别失望,因为我每天在办公室里打杂,复印文件,根本学不到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更幸运的是,可能因为我是唯一一个坚持了近两个月的暑期实习生。所以我又是唯一在实习期间,跟酒店总经理一起吃过饭的实习生。

(来购物中心工作的第一年,帮客人的母亲买花)

2010年12月初,校方中介安排了电话面试,这是我第一份出国工作的面试,约的是中国时间傍晚五六点左右。因为我经历了之前的失败,所以这次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准备。

我知道自己英语口语不是特别好,词汇量也很一般。那天周日,我特地很早就回了学校,把自我介绍一字一句地写在了小本子上。面试的时候,差不多是照着念的。但是面试官HR是菲律宾人,口音特别重,我都是连蒙带猜地理解了她的问题,才勉强回答出来。

可喜的是,最终我被选上了,前提是我必须马上就出发,但离毕业还有6个月。

不过,之前的经验告诉我,面试进了就要去!所以我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来到了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在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后面的机会,是否属于你。机会稍纵即逝,只有去尝试了,才有答案!

当初选择学习酒店管理,一方面容易毕业,另外就是就业前景还可以。

(酒店公司年会)

我爸爸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哪怕学完出来没有国家认可的文凭,他也支持了我!再到后来还没有毕业,我就面试成功海外工作,他都完全无条件地支持我!

2010年12月30日,我坐上了从广州飞往迪拜的南航。到了迪拜已经是第二天,也是报到的最后一天,是酒店安排的印度司机来迪拜机场接我回的阿布扎比。

道路很宽,也很笔直,可是开车到目的地需要两个小时,全程都特别黑,我都不敢睡觉,生怕发生任何意外。幸好,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让人欣喜的是,酒店里也有中国工作人员,不过跟我不是同一个部门。我在前台给客人预订、办理入住结账,以及接听内外部所有来电。

我的同事来自世界各地。我的老大是埃及人,前台也是2个埃及主管、一个巴基斯坦主管,其他同事有菲律宾的,印度的、摩洛哥的、斯里兰卡的,埃塞俄比亚的。

一开始,我的英语口语不好,所以听不懂大家的口音。最可悲的是,我还脸盲,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尴尬。

(第一年在酒店工作的圣诞节)

当时,我分不清楚每个人的长相,特别是在工作中,记不住合作伙伴的脸,真的很无奈。

记得我在酒店第一个周末上班,总经理穿着休闲便衣来到前台办公室里,我还误以为是哪个客人走错了,很天真地问了一下:“May I know your room number?”总经理居然一本正经地回答:“2001。”

忽然,同事们一个个走进来,都笑得前仰后合。从此,我就成了大家闲聊时笑谈的对象。

怎么办?唯一的方法,就是我要放低姿态,带着一颗空杯学习的心态,虚心请教,不能觉得他们的小国家“凭什么教来自大中国的我”?

不过,我很欣慰,自己的思想观念能有这样的转变。

很多当地人会说英语,但是更愿意说阿拉伯语。起初,当地人来办理入住手续都轮不到我。

有一次,一个当地人来前台想换零钱。我的埃及同事不想跟他换,但是我非常热心地说:“可以换。”

然后他们两个就开始说阿拉伯语,后来这位大哥居然忘记收钱了,只把手里的零钱换出去了,做了份亏本买卖。

(购物中心第一个月培训午餐)

结果主管判定,这是埃及大哥的错误,扣了他的工资。因为客人说阿拉伯语,跟我就没有关系了。而因为这件事情,我和这位埃及大哥从此就有了隔阂,每次搭班都各干各的,零交流。就连上厕所,我俩也把各自的抽屉锁上,不准任何人碰。

酒店里工作是包吃包住的,一开始,作为无辣不欢的火锅之都人,我根本吃不了印度咖喱,或者生菜沙拉。每一次吃完工作餐,我都要喷好多香水。我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说:“你这是在洗衣服呢?”

这边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每天就两点一线,酒店和宿舍就过一条马路而已。虽然已经参加工作了,但我还跟读书时差不多,休息的时候,也只是去逛逛商场,吃点小吃。

一直以来,周围都流传着一个谬论:中国人在海外工作,只能做底层基础工作,做不了可以做决策的管理层。因为在这种阿拉伯国家,公司员工架构一般就是白人做高管,中层是阿拉伯人,底层就是亚洲和非洲人。

(目前工作的购物中心)

不过,在阿布扎比酒店工作,我从新人到升职当主管,只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年内两次被评为每月最佳员工(仅两个名额),同时也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仅一名)。

工作期间,我经常外出面试,积累了很强的实战经验!其中拿到过迪拜七星帆船酒店的offer,比当时工资多50%!

所以我也递过辞职信,但是我部门经理(埃及人)立即找我谈心,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不是因为我提出了辞职,才决定给我升职,是真的对我有长远计划!

我当时竟然选择相信他,并且留下来了!因为我觉得不能辜负老大的一番好意!六个月后,他果然给我升到了主管!我是我们部门用时最短,也是唯一在那儿工作过的中国人,得到了升职机会的!

这份工作一开始工资3000元,后面递增也不多,但酒店包吃包住,也没有什么娱乐,所以用钱的地方很少。这样比较能存钱,还能学到英语口语,我还是蛮开心的。

(最佳销售奖)

但是在阿联酋工作,两年是一个坎。因为十几年前的政策是,员工工作签证是两年一签。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得到升职的,99%就会离开回国;如果没有得到升职,但是换了一份工作的,也还可以再待两年!

2012年,我的第二份工作—高奢购物中心前台,是由一个美国人给我面试,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也是决策人。但是美国人的口音有一点便儿话音,说得很快,加上给我介绍他们公司“总部在美国修建的高档居民楼以及购物中心”等词汇,我在酒店基本没有听到过。

不过我有非常强的思辨能力,以及总结别人成功经验的能力。我自己总结出了一套“电梯里的英文对话”。我当时就利用了自己研究出的面试技巧,成功说服了他,顺利通过面试。

而且他还给我升了职!

这份工作虽然没有包吃包住,但是待遇比第一份工作涨了4倍,更关键的是这个平台的确非常好,所以我接受了这个offer。

(受邀参加Huda美妆的品牌发布会)

然而一进入公司,我就感觉到这里工作真的超级闲。可我在前台习惯了那种忙碌的节奏,来到这边超级不习惯。我部门老大是个黑袍也门人,她告诉我不要让员工相互竞争。但是每天上班摸鱼不是我的风格,最后我只能卷自己!

我开始发展公司的游客业务,自己私下联系旅游公司和导游。不分平日或者周末,只要有导游第一次带来,我都会到现场去帮着负责翻译。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这么好的地方,没有人来逛,有点可惜。

但是品牌店经理看到了我的努力,居然跟高层一起表扬我。

大概咱们亚裔天生就有这些特点吧,总想以集体利益为上,对工作拼命地认真和负责。我希望自己可以扛下来,再做出点成绩,让他们知道,咱seeniun(阿拉伯语:中国人)就是很强很强。

我一直保持空杯心态,向前辈、优秀员工们学习,虽然经历了迷糊期,但后来也能自己独立思考,上网查资料,可以在阿拉伯人、白人、亚洲人(菲律宾&印度人)面前,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016年2月春节,上CNN)

我给自己每年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尽量尝试新的项目,我也没有想到竟然可以在这儿做14年。加入的时候,商场都还没有开业,现在我属于公司的老人了。

在这14年里,我学会察言观色,保持正能量;我力求提升个人职场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可以说服别人。

我从客服协调员,到客服副经理、客服老大、旅游经理,再到市场部经理,一路摸爬滚打。从入职以来,我一直都是优秀员工。

2016年2月春节,我就上过CNN,2024年2月春节,又上了CCTV,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

30岁前,我能拿百万年薪,靠运气也靠实力。因为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高收入,也不知熬了多少个深夜独自加班才有的成就,不过这也是我必须经历的。

但是,在职场规划中,我不建议经常跳槽,除非是下一个平台的确很好,能够给自己的履历加分。否则,如果只是换一个环境,做一样的事情,其实对于职业发展来说,没有什么作用。

(2024年2月春节上CCTV)

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因为所有伊斯兰国家都用伊斯兰教法作为当代法律,与西方法律不相同。虽然乍一听似乎很封建,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地保护女性权益。

因为穆斯林中男子允许娶四位妻子,这源自伊斯兰教教义。其初衷是为解决乌侯德战役后,众多孤儿寡母的生存保障。这并非鼓励或强制,而是有条件的:丈夫须保证公平对待各妻室。

实际上,一夫多妻的穆斯林占比向来较少。现代社会更多穆斯林还是遵循一夫一妻制。教义的理解和实践因地区、个人而异,需尊重这种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这边公共交通里都有女士专座。哪怕空的,男士也不能来,但是女性可以任选座位。女性去机构办事时,也会被男人们让出一条道,那感觉还是非常爽的。

(购物中心十周年庆)

我在这边没听说过家暴新闻,男人跟女性吵架,不仅吵不赢,还会面临被罚和警察逮走。女性不是用来讲道理的,是用来疼和宠爱的。

这里非常安全,我的包包都是不带拉链的,去餐厅吃饭,手机经常乱放在桌子上当占位子用。警察的破案率都是48小时以内,因为到处都有摄像头。

当地人对中国人超级友好,非常尊重我们外籍人士。在大街上走路,没有人会盯着你看,因为大家都是外国人。

这里生活着200多个国籍的人,但大部分人都不会待太长,因为这边不是移民国。过来的都是想赚钱的。所以不用想太多,只要对自己职业有帮助就好。

这边从10月到第二年的4月,气温适宜,是旅游的好时节。不过,也有人不怕热,夏天也会来,因为酒店相对便宜。但是阿联酋不适合穷游,因为这边都是高档的酒店居多。

(在迪拜度假)

虽然这边法律健全,但是人性也是复杂的。之前在酒店前台工作,很多公司给高管都是找的酒店公寓,看见过太多前脚老婆离开,后脚情人入住的情景。所以一定要多留几个心眼,不让自己吃亏!

人生路很长,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失败,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人生每个阶段,你想结婚就结婚,想生孩子就生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就做什么年龄段的事情,这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口述:京儿妮】

【撰文:史曼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