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输在起跑线/德国教育模式的问题,以及和输在起跑线/德国教育模式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教育的话题永远是中国家庭的头等大事,今天带大家看看德国的教育,是否有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看看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8200万的德国人获得了一半,而全球另外70多亿人口获得剩下的一半。如此辉煌的成果不太可能是个体的优秀的表现,大概率是某种机制运转后的成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德国教育:
联邦德国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宪法明确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存储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德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德国的教育人事普遍共识是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会导致孩子的大脑缺少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慢慢地变成了知识的储存器,这样孩子就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
德国教育的三个重点:
1、基本社会常识。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
2、动手能力。主动做具体的事情,比如:做兴趣手工、做家务等。
3:培养孩子的情商。以孩子情感为基础培养与其他人和睦相处。
在德国不但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你以为如此奇怪的教育规定只有德国才有吗?欧洲其他国家对待孩子的教育规定与德国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而且幼儿园的教育是免费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今天介绍德国的教育模式,不是为了评判中西教育优劣,只是为了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共勉:教育方式千千万,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