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知道的是,菲律宾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国与世界经贸的重要中转站。半个世纪前,菲律宾已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也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富裕国家。
菲律宾由7,000 多个岛屿组成。从空中俯瞰,它就像散落在西太平洋蓝色幕布上的许多拼图。从地理上看,菲律宾位于亚洲,属于东方。但在文化上,菲律宾更亲西方。菲律宾被西班牙统治了333年,受美国监管48年,并遭受日本军队的残酷占领。甚至菲律宾这个国家的名字也来自西班牙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普二世)。宗教上,菲律宾人大多数信仰天主教,而其邻国则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和佛教。
菲律宾的殖民历史
14世纪,菲律宾群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苏禄和棉兰老岛等地出现了苏丹政权。 15世纪,西班牙人把目光投向了菲律宾,将其作为前往东印度群岛的中转站。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东南亚的香料,甚至南美的黄金都被运往这里进行贸易。
1521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登陆宿雾(现菲律宾第二大城市),企图推行殖民主义。他最终卷入了岛上原住民之间的纠纷,并在一场战斗中身亡。 1565年,米格尔·洛佩斯成功登陆宿雾,建立了西班牙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1571年,马尼拉建立。
西班牙人利用马尼拉作为统治周边岛屿的政治首都,并通过与周边帆船的贸易确保马尼拉的商业领导地位。同时,马尼拉是菲律宾的教会首都。西班牙神职人员的目标是将菲律宾人彻底转变为基督教化的、合格的西班牙人。到了1880年代,许多富裕的菲律宾家庭将孩子送到欧洲留学。这群菲律宾海外留学生成为菲律宾民族解放运动的中流砥柱。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美国资本家发现自己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拉丁美洲和亚洲。不幸的是,美国的殖民扩张起步较晚,并将目光投向了摇摇欲坠的旧帝国西班牙。
1895年,古巴和菲律宾发生了反对西班牙政府的革命。这种情况直接威胁到在古巴美国侨民的安全,派出军舰保护华侨成为当时美国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 1898年2月,随着哈瓦那海边的一声巨响,美国派来保护华侨的“缅因号”爆炸了,随后美西战争爆发。
美军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获得了整个古巴的实际控制权。菲律宾的战局也十分顺利,西班牙海军被紧紧包围在马尼拉港。西班牙无法养活自己,只得低头向美国妥协。 1898年12月,美国和西班牙代表在法国巴黎举行紧急磋商。西班牙放弃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等殖民地。古巴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而波多黎各和关岛被并入美国。
美国象征性地支付了2000万美元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菲律宾。渴望独立的菲律宾人民发现,那些想要帮助他们独立的美国盟友只不过是又一批想要侵略他们领土的殖民者。 1899年,美菲战争爆发。尽管美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疲惫不堪的美国政府决定放弃,正式承认并保证菲律宾的独立,同时放弃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权。在此期间,美国与菲律宾在引进美国政治、法律、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合作,直至1942年日本占领菲律宾。
1945年,美国收回菲律宾。 1946年,菲律宾成为独立国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作为当时全亚洲距离美国最近的国家,菲律宾无奈成为美国在亚洲战场上的大后方。当时,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称为“东方小纽约”,其繁荣程度仅次于日本东京。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坐落于此。朝鲜战争刚结束,越南战场再次爆发冲突。
在美国的经济支持和战争创造的巨大需求下,菲律宾经济突飞猛进。 20世纪60年代末,菲律宾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而当时的中国和韩国的人均GDP还不到100美元。菲律宾的地铁建于20世纪60年代,而北京的地铁建于80年代。菲律宾被打造为美国的亚太工业基地。就像印度一样,它被英国统治了数百年,建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它的起步比我们好。
1969年,有国际组织大胆预测,日本将在50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菲律宾将成为世界第十强国。到1986年,韩国的人均GDP从87美元增加到2,803美元。菲律宾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下降到598美元。菲律宾发生了什么?
年轻人不努力,老人就会伤心。
菲律宾是安信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产品初加工基地。过去二十年来,它没有发展技术,也没有升级核心产业。美式民主并没有给菲律宾带来廉洁的政治,反而形成了以几个大家族为代表的寡头政治。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菲律宾的经济奇迹结束了。
菲律宾作为“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越南战争后,出于遏制两大红色政权的需要,美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琉球群岛和该岛北部的日韩地区。菲律宾的战略地位因此下降。
欧洲和东亚之间的大部分货物都要经过东南亚。如果菲律宾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工业基础提供原材料加工和港口中转服务,日子也不会太糟糕。然而菲律宾独立后,政坛却一片混乱。政府的执行能力很差,腐败能力极强。导致菲律宾的安全环境和营商环境非常恶劣。这给了新加坡机会,又失去了机会。充分利用。
亚洲四小龙崛起之初,从西方引进了大量的落后产业,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做一些衣服、鞋子等,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廉价劳动力。四虎抓住机会,拼命追击。各工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为日后的崛起积累资本。菲律宾人比较懒,生活节奏也比较慢。唯一的大企业都是中国人努力建立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亚洲其他地区经济的崛起,菲律宾经济的竞争力黯然失色。 1983年,菲律宾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菲律宾政府无力自救,只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助。 IMF表示,如果想要贷款,必须首先同意某些条件:国有企业必须私有化、政府必须民主化、市场必须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打算压垮菲律宾。主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如果这样进行改革,受援国的经济就能重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菲律宾经济不断滑向深渊。
1946年菲律宾建国时,人口仅超过1800万。 2018年,人口达到1.07亿。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缺乏长远规划,人口大量增长,贫富差距严重。平民阶层利用抗议和骚乱来表达对政府的不满。找不到出路的菲律宾人别无选择,只能出国打工。男性通常担任船员,而女性则担任家庭佣人,也就是所谓的菲律宾女佣。目前,菲律宾有超过1000万人在海外谋生,相当于每10个菲律宾人中就有1人在海外工作。菲律宾女佣在菲律宾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她们每年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菲律宾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美式教育,官方语言为英语和他加禄语。菲律宾有大量的家政大学。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菲律宾家庭佣工,您至少必须从大学毕业。现在请一位英语私人家教要多少钱?他们还打扫卫生和做饭。
菲律宾人中文
菲律宾群岛与中国仅隔一小片海域。即使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季风也能将帆船带到吕宋岛。与原始华人血统混杂的菲律宾马来人可以证明这一点;菲律宾考古发现的与华南同源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高山省梯田耕作方式与中国相同;新娘坐花轿、老人自带裹尸布等民俗习俗,可以证明……中菲交往源远流长,血缘交融、经济交流、文化交融。
菲律宾华人中,至少85%的祖籍在福建;其中三分之二在晋江。晋江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相望。晋江与厦门相距不到100公里。两地人员往来频繁,晋江人出国也经常从厦门港进出。因此,统称他们为福建人更为合适。闽南人虽然已经定居、搬迁,但更具冒险精神。为食,以海为田;为了新的生活,乘舟破浪,不顾风险,去追求彼岸。
“主人带你进去。”成功最终取决于个人。菲律宾华人社区表现出许多成功的共同点。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创业初期如此,名利双收后的几十年亦如此。他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菲律宾政治转向
基于历史、制度、经济等因素,菲律宾历来是天然亲美的。菲律宾不可能完全脱离美国,也不可能与美国反目成仇。合作仍是美菲两国的主基调。
阿基诺三世时期爆发南海争端,中菲关系跌至冰点。美国只是想自由使用其军事设施。即使菲律宾放弃所有主权,美国也不会在危机时刻真正捍卫菲律宾的国家利益。因此,杜特尔特上台后,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搁置争议,中菲关系出现了复苏。主动向中国靠拢,可以解除此前中国的各种限制,鼓励中国游客和企业到菲律宾旅游投资。
2019年,中国对菲律宾投资增长74.9%,达到887亿比索(约合17.5亿美元)。杜特尔特上台后,中国对菲律宾投资增长近20倍。菲律宾没有选择中国,而是在大国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筹码。改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菲律宾曾经是亚洲的富国,没想到如今却面临如此多的挑战。历史的变迁真是让人感慨,尤其是经济政策的变化,影响深远。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提到的原因很有道理,但我也想知道,菲律宾有没有可能重新崛起?毕竟,很多国家经历过低谷后又重新振兴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菲律宾人,我对这个话题感到非常痛心。曾经的繁荣如今已成往事,政府的腐败和管理不善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在菲律宾的旅行,那时候的经济活力真的很强。现在看到这样的对比,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菲律宾的衰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文化和教育的缺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这些问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不错,但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更深入探讨,比如外资的流入和流出对经济的影响。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菲律宾的现状,我感到很无奈。曾经的富裕生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未来该如何走出困境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菲律宾的未来依然抱有希望。虽然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反思了很多,经济的变化真是复杂,背后有太多因素。希望更多人能关注菲律宾的发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菲律宾的衰落与全球化的影响也有关系,很多传统产业受到冲击,导致失业率上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历史背景让我对菲律宾的现状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