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音乐:悠扬旋律中的乡愁情怀

美国硕士2025-03-30 11:23:50欧米教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民族风情音乐:悠扬旋律中的乡愁情怀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基本都是在外国漂泊。在1923年,马替奴获得了一份奖学金,使他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尝试作曲,跟随法国著名音乐家阿尔伯特.鲁塞尔学习。然而命运还在捉弄他。

在1939年,德国侵吞了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使作曲家的生活变得艰难,而且他的音乐作品被德国纳粹列入黑名单,所以在1941年不得不和夫人被迫逃往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曾经在纽约的曼尼斯学校和普林斯顿大学担任作曲教授。

1946年,在美国的马替奴仍然心系祖国,希望回到祖国,而且当时布拉格的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已经聘请他为作曲教授的职务。但是,当时马替奴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回到捷克。期间,他也兼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作曲教授。

最后,此时的捷克正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再加上他的音乐观念被当时主流观念不接受,所以在这些原因下他没有一直居住在自己的家乡。在1959年,马替奴患上胃癌在瑞士去世。1979年他的遗体被运回了波利奇卡。

在丨9世纪民族主义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捷克的民族复兴运动也在不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斯美塔娜、德沃夏克、亚娜切克为代表的捷克民族乐派为捷克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马替奴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的顶尖作曲家,是德沃夏克和苏克继承者,为捷克民族乐派和世界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他的主要作品有:

1918年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马尔蒂努在1918年创作了《捷克狂想曲》来表达对共和国建立的赞美。这是作曲家音乐生涯中第一部获得成功的作品。

1938年创作《为两个弦乐队、钢琴和定音鼓所作的双重协奏曲》是马尔蒂努最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

第五交响曲(1946年)第六交响曲(1953年)4.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歌剧《希腊激情》。

作曲家音乐风格

马替奴在旋律上受到捷克民族音乐的深刻影响,但是没有直接把民族曲调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的音乐更多的表达了民族性的元素。准确地说,他的音乐风格里充满了对祖国的乡愁和战争带来的悲切和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在和声上,在固定调性和多调性中平衡,运用很多不和谐音程,也常使用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调式。所以马替奴音乐作品的风格常常是忧郁、压抑的,很富有表现力。

马替奴作品中的节奏个性非常鲜明,是因为他运用很多对比明显的节奏型。比如:他将爵士乐中的摇摆节奏和切分音节奏融入到在自己的创作里,同时也吸收了捷克民歌中节奏不规整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充满活力和不稳定律动。

在配器上,马替奴很喜欢用法国式的透明清澈的器乐音色。通过木管和铜管乐器巧妙的间隔、弦乐器的颤音、感人的音色和丰富表情的使用,来制造熠熠生辉和色彩变幻的效果。音乐创作倾向于描绘性。在他的作品里,经常用钢琴当做一件管弦乐队中的色彩乐器来使用。在这首双簧管协奏曲里,管弦乐团就有钢琴做为声部的一部分。

马替奴偏爱巴洛克结构清晰的章节,作品结构简洁、大方。在不同的乐器组中或者由不同旋律线创造的自由对位形式的交织模仿的效果。

《马替奴双簧管协奏曲》创作背景

《马替奴双簧管协奏曲》的全球首演是捷克双簧管演奏家吉日.坦茨布德克(Jiff

Tancibudek)他曾经担任捷克爱乐乐团首席双簧管。在1950年1月的时候离开布拉格,前往澳大利亚担任维多利亚(现在的墨尔本)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双簧管职务,同时也在悉尼音乐学院任教。

这首协奏曲创作的初衷是,当时吉日.坦茨布德克来到澳大利亚,由悉尼音乐学院安排举办了他的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结束后,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的音乐会曲目中没有捷克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这时,他把目光放在此时在美国颇有名气的捷克作曲家马替奴。

于是,在1950年他给马替奴写了一封信,信里表达了他对这位捷克作曲家的赞美和欣赏。在他看来,如果马替奴能够考虑为他创作一些用于在澳大利亚演奏的曲子,他会非常高兴。因为在二十世纪中叶,马替奴已经开始被认为是捷克音乐家中的一个巨人,他的地位接近于斯梅塔纳和德沃夏克,所以坦茨布德克诚恳的请马替奴为他写一些作品。

由于通讯不发达,或者是其他的原因。经过两地多次的信件交流,最终在1954年,马替奴决定为吉日.坦茨布德克写一部协奏曲。1955年,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份乐谱最终到达了澳大利亚。当时,吉日.坦西布德克在维多利亚交响乐团的担任双簧管首席,他正准备前往悉尼,前往悉尼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双簧管。在1956年8月,马替奴双簧管协奏曲在悉尼市政厅首演,由汉斯?施米德?斯克斯泰特指挥悉尼交响乐团,吉日?坦西布德克担任独奏者。

此后,这首协奏曲开始在欧洲演出。在1958年,由吉日.坦茨布德克和施密特-伊塞施泰特指挥的北德国广播交响乐团在汉堡演出。同年,吉日.坦茨布德克和指挥费利克斯?普罗查卡在维也纳交响乐团演出(为奥地利电台录制),之后在英国和温哥华由莫里斯?迈尔斯指挥演出。1961年,在澳大利亚。

吉日.坦茨布德克和卡雷尔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交响乐团演奏。1964年,吉日.坦茨布德克在法兰克福与美国指挥迪安?迪克森指挥的赫西舍?伦芬克交响乐团演奏了这首协奏曲。1977年在阿德莱德与阿德莱德交响乐团演出,由何塞.塞布里尔指挥。1981年,在悉尼与悉尼交响乐团演出,由路易斯弗雷莫指挥。同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与维多利亚交响乐团,由岩广木指挥。这首《马替奴双簧管协奏曲》和吉日.坦茨布德克的完美演绎受到了好评。

有趣的是,马替奴在协奏曲中写了两段华彩乐段,可以让独奏者更好地展示其精湛的技艺。这两个华彩一直保留到现在,演奏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一段华彩进行演奏。

历史背景

这首协奏曲可以映射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作曲家通过这首协奏曲,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个人经历和内心情感都融汇到这首作品中。比如思乡、无奈之情以及对反对战争的愤怒。分析研宄作曲家的一生,可以清晰的理解这首协奏曲的音乐脉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的捷克和斯洛伐克谋求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此时,马替奴因为身体薄弱,选择为了躲避征兵,他没有逃走,而是在波利卡的乡村音乐学校里当老师。在这段时间,他开始了音乐创作。体裁广泛总共有120首曲子。

1918年战争结束后,他在捷克爱乐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员。在乐团的这段工作经历中,通过在交响乐团的氛围里,他接触到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的音乐作品,这也许是对他音乐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这段时间里,他依然坚持作曲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受到印象派和色彩主义的影响,所以这时,他还没有创作出属于他自己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

1923年,他获得一次奖学金去法国留学的机会,离开捷克来到法国学习作曲。在巴黎,对城市里非常流行的爵士乐风格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将爵士乐风格融入到他的音乐中。他在1925年的捷克音乐杂志社写了爵士乐在音乐中的作用“爵士乐队的元素逐渐渗透到交响乐创作中,他们将创作出一种新的形式。”

通过马替奴的努力,他在巴黎已经有了些名气。但此时,1939年二战爆发,也在此时的德国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所以让他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离开欧洲。在1941年,他搬到了美国。虽然美国是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是马替奴在美国生活的很不舒服。他对祖国的思念和想回到祖国的渴望越来越重。

他说“我渴望回家,我所创作的作品是表达把一个捷克人与祖国联系到一起,什么都无法切断。我讨厌美国!我多么渴望逃跑啊!”

又不幸的是,在1946年。马替奴在坦格尔伍德教书并刚刚完成第五交响曲时,遭遇了一场奇怪而严重的事故。一次在二楼的阁楼上摔了下来,造成了失忆和耳鸣。他花了很长时间恢复了身体。

但是之后有一段时间患上了抑郁症。在马替奴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是在欧洲度过。捷克音乐学家雅罗斯拉夫.米胡勒(马替奴的传记作家之一)曾断言,在马替奴音乐写作的最后阶段发生的情感变化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时日不多。这位作曲家患有癌症,但当时还不知情。马替奴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去作曲知道去世。但可以看出,他最后的作品中似乎透露出,他的音乐生涯即将结束了。

通过笔者对马替奴音乐生涯的研宄,可以得出结论。这首《马替奴双簧管协奏曲》作品,浓缩了这位作曲家一生的音乐才华,也能品味到作曲家那心中有着猛烈的情感和细腻的音乐思维。

在这部作品里,可以看出有明显的民族主义音乐色彩,轻盈而有活力的旋律及强烈的节奏。还有新古典主义音乐家提倡的简化作品结构,去掉繁琐的和声织体,简单明了的表达音乐的美以及融入了爵士乐中浓烈的忧虑和独特的节奏型。

用户评论

不离我

这首音乐让我一下子就被带回了家乡!旋律简单易懂,但充满了力量,听起来就仿佛回到了从小玩耍的地方,真的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真是太好听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虽然旋律很轻快,但我感觉它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像是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思念。这种音乐在今天这种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希望作曲家能创作更多这样打动人心的作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我觉得这个词“明显”不太合适,旋律听感上并不突出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或许是主观感受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这种轻盈活泼的旋律确实很有感染力,但我觉得这首音乐有点过于简单化,缺少一些层次和内涵。或许是我对音乐的要求过高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我本身对民族主义音乐不太感冒,但我还是被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给吸引住了。可能是歌曲本身的活力太感染人了,让我抛开了一时的偏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听着这种轻快而有活力的音乐,仿佛就能感受到祖国的热情与活力。这些充满情感的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缕家乡的味道,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肆忌

这首音乐虽然旋律简单,但能够轻易引发人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种很强大的精神力量吧。希望更多人能够去聆听并感受这种纯粹的美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我觉得歌曲的编曲有点单薄,缺乏一些气势和层次感。如果能加入一些民族乐器的元素,会更加生动更有画面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这曲子的主题很美好,旋律也十分易记,但或许缺少一些新的创意。期待作曲家能在这基础上再创作出更深入、更有意义的作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我小时候经常听这种风格的音乐,它仿佛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童年时光。听到这首歌让我感到一阵温暖和怀念。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虽然我不是特别喜欢民族主义音乐,但这首歌曲的旋律确实很好听!轻盈活泼的音符让人心情愉悦, 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对于“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我个人认为这首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对家乡和文化的热爱,这种感觉是很纯粹和真诚的。音乐本身的魅力在于它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旋律的确很轻盈,很有活力,但对我来说缺少了一丝深度和内涵,听完后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我觉得这首歌非常适合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它能让人们想起家乡的温暖、熟悉的画面和亲人的声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娘子汉

音乐总是能传达出一些无形的语言,这首歌曲轻快活泼的旋律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活力和热情,令人感到无比快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对于“乡愁”这个词,我觉得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乡愁。 这首歌成功地将这种情感用旋律表达了出来,让我也感受到了一丝淡淡的思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很棒,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音乐一起摇摆起来! 同时也能感受到歌曲背后蕴含的情绪, 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卷风卷走爱情

我觉得这首歌旋律简单易懂,老少皆宜。特别是对于喜欢轻快活泼音乐的人来说,一定会非常喜欢這首歌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