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有什么讲究呢?
有的,需要是约定俗称,比如外国很多地名带有“纽”的,这其实是“new”的音译,大航海时代后,西方探险家到处探险,开拓了很多新的地方,就用家乡命名,比如“纽约”实际就是“新约克镇”,不过也有些地方我国就没翻译成“纽”,而是用约定俗成的方式,比如“新奥尔良”,“新西兰”等。此外,Cambridge叫剑桥,Wall Street叫华尔街等;Oxford译为牛津
这种“约定俗称”还有种情况,就是音译实在是麻烦,就用意译,比如Montenegro就叫黑山。
新西兰中的西兰(Zealand)指的是西兰岛(在丹麦东部,为丹麦哥本哈根之所在地)
但是除了“约定俗成”外,用中文翻译其它地区,还有两个特殊情况,这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一个,汉文化圈或者华人影响较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地名通常不用音译的,日本、韩国、越南,古代都用汉字,这些地方中国人用传统的地名读法就行了,比如东京,我们就不会翻译成“Tokyo”,这属于多此一举。此外,东南亚一些地方,由于数百年的华人影响,华人有传统叫法,就按照这个来就行,不论华人叫法是不是和地名读音接近。
东京没必要翻译成“头ki哦”
唯独例外的是韩国首都首尔,可能很多人一直都搞不清楚“汉城”和“首尔”区别在哪里,“汉城”是传统叫法以及旧正式名称,1394年,朝鲜王朝迁都汉阳并将汉阳改为“汉城”。1910日韩并合之后,朝鲜总督府以府令第7号,将汉城改名为“京城”,置京城府。
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本人起的“京城”这个名称自然是不能再用了,那恢复成什么呢?1946年8月15日,美军政厅公布法令第106号,将京城府从京畿道分离,更名为“서울”(拉丁字母转写为“Seoul”)。由于该名称没有对应的汉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字名“汉城”。
这个“Seoul”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汉语词,是朝鲜人的民间俗语,意思就是“首都”,当年恢复名称的时候是按俗语恢复的,所以“首尔”一词与其说是地名还不如说是词汇,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李明博宣布汉城的中文名称正式更改为“首尔”,并正式向中国方面要求协助改名。
中国舆论界虽然有一些议论,但是,根据“属地原则”,我们也照办。
其实说实话,就事论事,这件事情没有必要用民族主义情绪指责韩国,因为名称不同确实容易造成混乱,现在首尔境内仍然有很多以汉城命名的机构,当然也有以首尔命名的机构,如果汉语仍然叫汉城,那会带来很多麻烦。
除了亚洲地区外,19世纪华人也影响到了美洲,于是在旧金山和檀香山这种华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了华人习惯的名称。旧金山本来叫San Francisco(圣弗兰西斯科,西班牙语地名),到了19世纪,这里成为了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因此当地华人称之为“金山”,后来,人们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也曾为其取名为“金山”,为了区分,人们就将San Francisco称为“旧金山”;而檀香山则是因为夏威夷以前出产贵重的檀香木,并且还曾出口到中国。
华人用的地名,有的也沿用了
汉语语境第二个情况是俄罗斯远东境内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国家有明确规定,国家测绘局2003年5月9日发布规定,第十七条特别指出,俄罗斯境内以下地名必须括注中国名称,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乌苏里斯克”括注“双城子”;“哈巴罗夫斯克”括注“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括注“海兰泡”;“萨哈林岛”括注“库页岛”;“涅尔琴斯克”括注“尼布楚”;“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庙街”;“斯塔诺夫山脉”括注“外兴安岭”。
用户评论
这个标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平时都以为是音译法呢,原来还有这种例外存在啊!感觉学习历史地理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门类,充满了意外惊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音译更简洁方便记忆,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一听就感觉很有地缘特色。但标题提到了几个特殊的例子,我确实对它们的翻译规则很感兴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金山啊!这名字听起来就是美国加州的感觉,跟它的实际位置非常相符。所以说这些例外名称更体现了文化的融合吗?让人想了解一下背后的历史原因。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参崴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古早的啊,跟现在俄罗斯的名字好像不一样吧?感觉翻译的时候是不是考虑到了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东京我一直觉得是日文原名,没想到它也是例外!也许这些地名本身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所以才跳出常规的音译?很有道理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这几个不同翻译的地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而感觉没有音译那么朗朗上口。而且学习地理的时候,为了区分城市,我还是更习惯用原有的翻译名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的观点是,只要能理解地名意思就好,无论是音译还是直译都行。我觉得重点应该是关注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而不是纠结于命名方式本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参崴的例子就很典型,它原来的名字是在俄语环境下形成的,音译起来确实不太合适,所以才采取了这种特殊的翻译方式。感觉学习语言也是一种了解历史的过程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想问问,这些特殊的地名翻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统一地采用音译法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学术价值,值得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学习地名其实很简单,直接记住就好了吧。不用纠结于翻译方法和历史渊源,我觉得还是直接用实际使用的名称比较实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金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美国西海岸的风情,而它的音译法“金门函”,感觉就显得古板了许多。所以说,选择翻译方式的时候确实需要考虑地名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不论用什么方法翻译地名都只是工具,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这些名称所代表的历史和意义。我相信每个人的理解方式都会不同,这就是学习地理的多样性和魅力所在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音译法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地表达某些地名背后的含义。就像“东京”虽然是日文原名,但其实是指“东京”,而这已经体现了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演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偏好直译的方式,感觉它能够更直接地传达地名的含义和背景,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音效上。当然,最终的目标还是要明白地名背后的文化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翻译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来决定。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文化的地区,采用直译的方式或许更能体现其独特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我还是觉得音译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尤其是在口语交流中。即使有些例外地名存在,我们也能从它们的翻译差异中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和变化!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意识到地名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去理解这些名称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对于一些年轻一代来说,学习地理知识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的解读和理解。而不是只是机械地记住地名和位置,而是要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演变历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