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吗

CET2024-01-07 20:58:21优优

大家好,关于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吗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案例]

上一篇文章(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教你的吗(第一部分)?),边肖给大家分享了四种常用的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现在我给大家分享另外三种常用的教学法。

即整体身体反应法、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总体身体反应]

(1)历史演变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体反应)是由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阿什(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种方法提倡把语言和动作联系起来,通过肢体动作来教外语。教师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强制性的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用身体对这些项目做出反应。

全反应教学法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阿彻举了父母教孩子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解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他认为学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效果最好;而紧张急躁的情绪有利于学习英语;教师应该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实际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快掌握英语。

教师不要求学生记住指令中使用的单词;相反,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身体对指令作出反应,激发想象力,从而欣赏自我创造身体动作的趣味。

这种TPR自我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非语言和语言手段表达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的年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所教学科的特点,创设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指令,然后灵活运用。

(2)主要特点

1)听力理解领先。

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学生要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来提高理解能力。

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有计划的指导来控制。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和理解语言。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使用指令,让学生学会大多数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数百个单词。

3)允许学生提前发言。

老师不应该强迫学生说话。学生通过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目标语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的时间会自然地开口说话。

4)教学要强调意义而不是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编写基于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案时,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思路,设计好所有的步骤,然后按顺序把每个步骤写下来。

以下是一些指导性问题,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参考:

(1)活动的所有步骤都被考虑和包含了吗?

(2)一项活动涉及的步骤是否过多?一般来说,一个活动六到八步就够了。如果多,可以一分为二)

(3)每个步骤的说明是否简短明了?

(4)如何演示和示范活动过程?

(5)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提前做一些特殊准备?写说明书的时候,关键是把握顺序。本着先听的原则,老师先说指令,每个指令重复几次,给学生练习听力的机会。等待学生理解,然后请他们重复。

在没有困难的复述后,让他们表达自己。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听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同学需要看很久,重复很多遍才脱口而出。

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大致如下:

(1)教师下达指令,做示范动作,学生听,观察。

(2)老师做指示,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3)老师讲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4)教师说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重复指令,完成动作。

(5)让一个学生说出指令,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3)主要优势

1)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用英语理解和交流,而不是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将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在不怕挫折的环境中学习。

2)它能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反复练习中学习英语。

3)协调学生左右脑,有助于学生左脑的发展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通过听觉吸收信息,听觉由左脑完成,通过右脑将这些信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

4)提倡以句子为教学单位,学习和运用整句,注重语言的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川语交流的能力。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接受和学习知识的方法上,他们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比如在接受外界信息方面,有的同学利用听觉渠道,学得更好。

一听就明白了;有的同学视觉通道比听觉好,什么都不会忘记。

在表达方向上,学生也有各种不同。因此,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在内的各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合理的。教师学习和掌握全身反应教学法并应用于课堂也是值得一试的。

(D)主要缺点

TPR难以表达抽象概念,不适合中高级外语教学。

[整体语言教学法]

(1)历史演变

整体语言教学法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把语言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本质上,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肯•古德曼(Ken 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就好像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

这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本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

同样,儿童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意思开始的,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再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

儿童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理论,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扩展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大都使用非正式的方法,比如:让学生讲故事,让他们穿上服装,借助道具表演;让学生看图画说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场景;或者教师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短剧等,使孩子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在阅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和文字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般不采用专门为学生编写的课本,

而选用具有实际意义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完整的文章和正式出版物,例如:招牌、招贴、说明书、电话簿、电视节目单、旅游指南、小说、散文、字典和百科全书等等。

有的教师还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布置一个书籍丰富、充满各种印刷品的人文环境,使学生随时有机会接触各类书籍。他们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有用的信息和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在于阅读本身。

主题单元(The Thematic Unit)是整体语言教学法中的重头戏。主题单元的含义是:在一个确定的单元时间教学过程中,例如,一两个星期内,所有的教学科目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

设计主题单元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特点,

例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英语程度、中文程度、数学程度、智力水平、学生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弱点等等。

确定了教学对象以后,接下来是选择主题。

选择主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并使它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相符合。

其次,要考虑这个主题是否具有一定的“粘合力”,能否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例如:选择“植物”做主题,可以利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用“植物”这个题目来贯穿中文、英文、科学常识、音乐、美术各科目是可以做到的。

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题目都可以拿来做单元主题的。题目太笼统、太抽象就不合适,如:世界、哲学、心理等。题目太小、太专业也不合适,如:笔记本、字典等。

在美国,比较受师生欢迎的题目有:野生动物、动物园、桥、月亮等。

选题可以由一位主课老师选定,也可以由各科教师集体商讨、共同决定。

有了合适的题目,接下来就该通盘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了。单元的第一课和第一个活动很重要。要在单元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里的专业人士到班上来演讲,也可以安排外出参观访问,如:观看戏剧、电影,参观科学馆、博物馆,参加科学实验或艺术节的活动等等。

主题单元结束时,可以在教室里建立一个主题学习中心,让学生把在这个单元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自己的作业等全部汇集在一起,展示出来。这样做,便于学生互相学习观摩,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产生一种成就感。

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在一个很自然的环境中做自我评价,检查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以一到两个星期为佳。若用间太短,不足一星期,学生不容易把各个科目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倘若单元太长,内容过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

此外,一个单元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体语言教学法是外语教学的主力,不但美国,而且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新加坡等英语国家十分流行。

(二)主要特点

1)强调整体。

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语言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3)单元以主题为中心。

在一个单元中,所有的学科都围绕着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将各门科目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三)主要优点

使一个主题概念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与今天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状记忆、网状联想,使英语学习的质量产生飞跃。

(四)主要缺点

个别主题无法把部分学科结合起来,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

【浸入式教学法】

(一)历史沿革

浸入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

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兰伯特学区进行了第二语言(法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该实验自幼儿园起,直至高中毕业班,取得了显着成效。

20世纪80年代起,法语浸入式教学在加拿大各地区推广。

当前,每年有30余万在校学生接受第二语言(法语或其他语种)浸入式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外语教学日趋低龄化,并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浸入式教学较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

1997年,在我国西安开始了中国——加拿大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幼儿园)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

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

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

(二)主要特点

1)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

2)外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

3)外语语言学习隐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科知识以外语承载,是显性教育内容。外语以其工具性作用成为隐性教育内容。

(三)主要优点

1)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2)浸入式教学能将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活动中,这对4-6岁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尤为适合。

(四)主要缺点

1)幼儿容易受母语影响。在幼儿园使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正确处理母语(汉语)教学活动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英语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即:半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

2)对老师英语水平要求高。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开展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师资条件。

【任务型教学法】

(一)历史沿革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是近20年来语言交际教学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一种发展形态。

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最佳教学法。外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项交互影响的过程,使得外语教学中难于寻求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就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

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外语习得的条件。

因此,对于外语教学中语言交际任务的研究是目前第二语言习得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过去的近20年中,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交际学习任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近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中,对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开始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对学习任务的研究和设计,以及在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已逐渐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流。

教育部新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教学建议部分强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溯源于已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认知心理学说。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不能离开实践,人类所创造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的直接经验,但作为人的个体又不能事事亲身经验,这就依赖于社会交际。

学校教学主要是传授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和经验。在语言教学,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中,这一点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幼儿跟母亲学习母语那样生活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直接接触信息源。

在课堂里学习英语,是教师把前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材、教具和一定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

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以“意义”为中心,

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二)主要特点

多年来对外语教学中交际学习任务的讨论和研究并没有对交际学习任务有一致的定义,

但是庞继贤教授在为DavidNunan 《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 一书写的导读中表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

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把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应用到儿童学习语言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围绕主题活动展开的各种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体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语言习得过程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考虑到他们的学习发展区。3)活动要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4)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意义为中心,引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涉入向语言的实际使用过渡。

(三)主要优点

1)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因为任务型教学法是分组进行的,这样就能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快大面积地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2)以学生为中心。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助手。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可以互相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信息转换、配对活动和小组动等,不仅掌握基本语法知识,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听、说等运用语言的技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一切活动都是主动的,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合作者。

(四)主要缺点

1)教师不能很好地转变课堂角色。

在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只是课堂环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课堂任务期间,学生享受掌握课堂的大部分主动权,教师则变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咨询师、监督者和同伴,不少习惯了主动掌控课堂的教师因此无法适应。

2)学生语言错误容易增多。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强调英语学习中的流利度,也为了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忧虑情绪及恐慌情绪,在某些方面不强调亦不纠正学生的语言语法错误。这样教师只关注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连贯性,

并不及时纠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偶尔的知识性错误。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效率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法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为前提,但这需要学生和老师能够高效地安排与配合,最大发挥每个人的效率,但这实际操作起来是很难的,也因此与传统的老师一言堂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课堂效率会大大降低。

以上各种教学法,本身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方法都受时代限制,但又相互具有继承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汲取众长,因人因材而异。小编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以上分享只是抛砖引玉,期待听到大家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

学生如何学好英语,老师如何教好英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好英语,答案就在这里。

文章分享结束,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吗和你知道你的英语老师用什么方法教你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相关推荐